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。”庄周在《逍遥游》篇中,描写大鹏鸟迁徙南冥时,气势磅礴,能扶摇直上飞腾,能水击三千里。后用为比喻壮举之典。唐.李隆基《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》:“三千初击浪
同“投鞭断流”。元郑廷玉《楚昭公》二折:“只待要投鞭儿截断长江,探囊儿平吞了俺这夏口。”
《诗.鲁颂.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孔颖达疏:“彼飞鸮恶声之鸟,今来集止于我泮水之林,食我泮宫之桑黮,归我好善之美音……喻不善之人感恩惠而从化。”后因以“集泮”比喻受教化。
同“蹄涔”。宋范仲淹《阅古堂》诗:“相彼形胜地,指掌而蹄?。”
同“中目”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荣归燕喜》:“曾中雀金屏,你是个入彀英雄爱先逞。”
同“故态狂奴”。清吴伟业《岁暮送穆大苑先生往桐庐》诗:“严光如可作,故态客星狂。”
同“含沙蜮”。清唐孙华《吴歈为陈沧洲太守作》诗:“吴俗好争讼,投匦工诋诬。自从太守来,水蜮潜亡逋。”【词语水蜮】 汉语大词典:水蜮
源见“偃鼠饮河”。比喻器量小或欲望有限。前蜀韦庄《〈又玄集〉序》:“自惭乎鼴腹易盈,非嗜其熊蹯独美。”【词语鼴腹】 汉语大词典:鼴腹
同“见仁见智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《易》道广大,无所不包,见智见仁,理原一贯。”见“见仁见智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《易》道广大,无所不包,~,理原一贯。”
详见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”条。偏正 艾,艾叶所制艾绒,可供针灸用。比喻提早做好准备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。苟为不畜,终身不得。”据赵岐说,艾干久益善,故有“三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