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箭定天山

三箭定天山

形容箭法高超,作战勇敢,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。后亦以此典赞誉武将功勋或平虏定边的雄心壮志。见唐薛仁贵事迹。亦称“天山三箭”。薛仁贵(614-683年)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唐初大将,农民出身,善骑射。唐太宗时应募从军征高丽,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,后又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。据史书记载,当时九姓部众十余万,以骁骑数十来挑战。薛仁贵三箭便射死三人,敌人为之胆怯,降唐。于是军中便流传起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”的歌曲。高宗时薛仁贵曾任安东都护,咸亨元年(670年)率师攻吐蕃,兵败大非川,被贬职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11《薛仁贵传》4141页:“时九姓众十余万,令骁骑数十来挑战,仁贵发三矢,则杀三人,于是虏气慑,皆降。……军中歌曰:‘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白居易《答箭镞》:“不然学仁贵,三矢平虏庭。” 宋·陆游《中夜闻大雷雨》:“已闻三箭定天山,何啻积甲齐熊耳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江神山·和陈仁和韵》:“却笑将军三羽箭,何日去,定天山?” 宋·乐雷发:“何人丸泥封函关?何人三箭定天山?” 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衣锦还乡》:“两边箱有文共武,都只道定天山箭有谁伏。” 清·丘逢甲《拟杜诗将五首》之三:“未许天山三箭定,空闻函谷一丸封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“时九姓众十余万,令骁骑数十来挑战,仁贵发三矢,辄杀三人,于是虏气慑,皆降。仁贵虑为后患,悉坑之。转讨碛北余众,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。军中歌曰:‘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。’九姓遂衰。”《旧唐书·薛仁贵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唐代名将薛仁贵率军攻伐天山的九姓突厥,对方派几十名骑兵来挑战,薛仁贵连发三箭,射杀三人,于是虏众胆破,全部投降。薛又乘胜讨伐其他部众,天山遂定。军中为他歌唱道: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誉武将功勋,也形容平虏定边的雄才大略。

【典形】 定天山箭、歌三箭、弓挂天山、三发定边、三箭、三箭定天山、三箭天山、三矢平虏、三羽箭、天山三箭、一箭定天山、壮士入关歌、壮夫三箭、神箭定天山、三箭歌、天山箭、一射天山空、白衣三矢、天山挂弓、天山矢、天山弓。

【示例】

〔定天山箭〕 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衣锦还乡》:“两边厢有文共武,都只道定天山箭有谁伏。”

〔歌三箭〕 宋· 张元干《次友人书怀》:“将军末报歌三箭,乐府徒传舞两蛙。”

〔弓挂天山〕 宋·杨万里《跋丘宗卿侍郎见赠》:“手持汉节娖秋月,弓挂天山鸣积雪。”

〔三发定边〕 明·高启《观军装十咏·箭》:“三发定边归,箙中休满插。”

〔三箭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王晋卿奉诏》:“天山自可三箭取,海国何劳一苇杭。”

〔三箭定天山〕 宋·陆游《中夜闻大雷雨》:“已闻三箭定天山,何啻积甲齐熊耳。”

〔三矢平虏〕 唐·白居易 《答箭镞》:“不然学仁贵,三矢平虏庭。”

〔三羽箭〕 宋·辛弃疾《江神子·和陈仁和韵》:“却笑将军三羽箭,何日去,定天山?”

〔天山三箭〕 清·丘逢甲《拟杜诗将五首》之三:“未许天山三箭定,空闻函谷一丸封。”

〔一箭定天山〕 唐·李益《塞下曲》:“莫遣只轮归海窟,仍留一箭定天山。”

〔壮士入关歌〕 宋·陆游《对酒作》:“未试神仙餐玉法,且赓壮士入关歌。”

〔壮夫三箭〕 宋·陈与义《和若拙弟得陪游》之二:“壮夫三箭功名手,儒士百篇藜苋肠。”


【词语三箭定天山】  成语:三箭定天山汉语词典:三箭定天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蹄间三寻

    形容马的腾跃迅跑。《史记.张仪列传》:“(张仪曰):‘秦马之良,戎兵之众,探前趹后,蹄间三寻,腾者不可胜数。,”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七尺曰寻。言马走之疾,前后蹄间,一掷而过三寻也。”述补 马奔走时前后蹄

  • 囊沙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齐王广、龙且并军与信战……与信夹潍水陈。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,满盛沙,壅水上流,引军半渡,击龙且,详(佯)不胜,还走。龙且果喜曰:‘固知信怯也。’遂追信渡水。信使人决壅囊,水大

  • 掌中舞

    也作“掌中轻”、“掌轻”等。在掌中跳舞。据载南朝梁羊侃的舞妓张净婉体态轻盈能作掌中舞,后常用以称美宠妃,宠妓体轻善舞。有时也喻美人消瘦。羊侃字祖忻,泰山梁甫(今山东泰安东南)人。自魏归梁,授徐州刺史(

  • 人虾

    清袁枚《新齐谐》卷六载:相传明朝灭亡后,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明殉节,但又不肯自杀。于是自称效法信陵君,嗜酒狎妓。谁知长久不死,人却变得驼背弯腰,被人取笑为“人虾”。后用以嘲讽没有骨气而又自欺欺人者。《二

  • 广眉半额

    同“半额眉”。宋苏轼《监试呈诸试官》诗:“广眉成半额,学步归踔踸。”

  • 万斛舟

    宋.路振《九国志》:“王审知闻徐寅名,辟居幕下,寅不乐,一旦拂衣去,曰:‘丈尺之水,前坡后堰,焉能容万斛之舟乎?’”徐寅以水浅地窄不能容纳万斛巨舟来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。后常以“万斛舟”形容才能无处发挥

  • 钟鼓玉帛

    见“玉帛钟鼓”条。

  • 勾践投醪

    《吕氏春秋.顺民》:“越王苦会稽之耻……下养百姓,以来其心,有甘脆,不足分,弗敢食;有酒,流之江,与民同之。”高诱注:“投醪同味。”后以“勾践投醪”指君王与民共甘苦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勾践投醪,陆抗尝

  • 伯牙鼓琴

    《荀子.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”《吕氏春秋.本味》:“伯牙鼓琴,钟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。钟子期曰:‘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’少

  • 裹鸡来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指对亡友祭奠。唐唐彦谦《过浩然先生墓》诗:“行客须当下马过,故交谁复裹鸡来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