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食武昌鱼

不食武昌鱼

三国志.陆凯传》载:三国 吴嗣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,丞相陆凯进谏,疏中引童谣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。”后用为怀恋故土的典故。明何景明《送卫进士推武昌》诗:“此去且随彭蠡雁,何须不食武昌鱼?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凯传》:“ (孙)晧徙都武昌,扬土百姓泝流供给,以为患苦,又政事多谬,黎无穷匮。(陆) 凯上疏曰:‘……又武昌土地,实危险而塉确,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,船泊则沉漂,陵居则峻危,且童谣言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; 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。”’”《宋书·五行志二》:“孙晧初,童谣曰:‘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; 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。晧寻迁都武昌,民泝流供给,咸怨毒焉。”

【今译】 三国吴末帝孙 即位不久,就将国都由建业迁往武昌,不得不从长江溯流而上供给各种物资,致使民怨沸腾,孙晧昏庸荒淫,朝政多误,人民生活贫困。镇西大将军陆凯上疏孙晧,痛陈利害,其中说道:“武昌地势危险,土地贫瘠,不是建都养民的理想地方,从建业迁来的吏民将士远离故土,纷纷思念旧都,童谣唱道:‘宁肯喝建业水,也不吃武昌鱼; 宁可返回建业去死,也不愿在武昌住。’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怀念故土; 或咏武昌风物。

【典形】 不食武昌鱼、建业之水、武昌鱼。

【示例】

〔不食武昌鱼〕 明·何景明《送卫进士推武昌》:“此去且随彭蠡雁,何须不食武昌鱼。”

〔建业之水〕 北周·庾信《思旧铭》:“美酒酌焉,犹思建业之水; 鸣琴在操,终思华亭之鹤。”

〔武昌鱼〕 宋·陆游《初夏杂咏》:“频倾京口酒,亦食武昌鱼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豢狙

    源见“朝三暮四”。养猴。借指掌管百姓。古直《杂感寄楚伧一厂》诗之三:“欢娱不信来擒虎,喜怒依然学豢狙。”

  • 华表归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谓重归故里,人事变迁。清钱谦益《十月朔日抵广陵》诗:“流萤尚作芜城梦,跨鹤真同华表归。”

  • 鬼可卖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六《宋定伯》:“南阳宋定伯,年少时,夜行逢鬼……行欲至宛市,定伯便担鬼著肩上,急执之,鬼大呼,声咋咋然,索下,不复听之。径至宛市中,下著地,化为一羊,便卖之。恐其变化,唾之。得钱

  • 口坠天花

    源见“天花乱坠”。形容言谈虚妄,动听而不切实际。明吕坤《〈杨晋庵文集〉序》:“口坠天花,而试之小小设施,辄不济,是吾言世之涂羹也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.媒欺》:“饶伊口坠天花,难逃我双眸似电。”见“天花乱

  • 读书种子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五:“周益公(指诗人周必大)云:‘汉二献皆好书,而其传国皆最远。士大夫家,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?’”读书种子,喻累代读书之人,如种子相传,繁衍不息。《明史.方孝孺传》:“先

  • 使贪使愚

    比喻用人时要弃其所短,用其所长,使人尽其才。又作使愚使过。出自唐岑(cén涔)文本、侯君集事迹。岑文本(595-645年)字景仁,邓州棘(jí集)阳(今河南南阳南)人。隋末肖铣自称梁王时,曾以文本为中

  • 占凤

    源见“卜凤”。占,义同“卜”。谓择婿。《聊斋志异.胭脂》:“东昌 卞氏,业牛医者,有女小字胭脂,才姿惠丽。父宝爱之,欲占凤于清门。”【词语占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占凤

  • 上清珠

    唐开元中西域所贡的宝珠名。唐代段成式《西阳杂俎.物异》:“肃宗为儿时,常为玄宗所器。每坐于前,熟视其貌,谓武惠妃曰:‘此儿甚有异相,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。’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于颈,是开元中罽宾

  • 截镫留鞭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上“截镫留鞭”:“姚元崇(旧题唐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六录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作“姚崇”。按:姚崇字元之,唐陕州硖石人,历任武后、睿宗、玄宗朝宰相)初牧荆州,三年受代日,阖境民

  • 东陵

    《庄子.骈拇》:“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,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。二人者,所死不同,其于残生伤性,均也,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!”后因以“东陵”代称跖。南朝 梁任昉《〈王文宪集〉序》:“一言之誉,东陵侔于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