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山再起

东山再起

出东山而被起用。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。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。谢安(事迹见“高卧东山”条)辞官后隐居于东山,直到四十多岁。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,掌握各地军队大权,但声望不如谢安高,后被罢免,谢安因而始有入仕之意。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之为司马,从新亭出发时,朝中大臣都来辞行,中丞高崧开玩笑说:“您屡次违背朝廷的旨意,隐居东山,大家常相互说,安石(谢安的字)不肯出仕,老百姓可怎么办呢!现在百姓又将如何对待您啊!”谢安听了很羞愧。桓温见了他,更是高兴,谈论生平,竟整整一天也没感到厌倦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9《谢安传》2073页:“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,将发新亭,朝士咸送,中丞高崧戏之曰:‘卿累违朝旨,高卧东山,诸人每相与言,安石不肯出,将如苍生何!苍生今亦将如卿何!’安甚有愧色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39回:“回到家乡,先图个骨肉团聚,一面藏器待时。或者圣恩高厚,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,也未可知。”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12章:“假如他还活在今天,美国人一定要让他东山再起的。”


主谓 指再出山,或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只要大阿哥不失宠,你安于后宫,我就能~。”△用于描写复出或重新兴起。→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↔一蹶不振 偃旗息鼓 深居简出。也作“东山复起”。


退隐复仕或失势后又得势,此谓之 “东山再起”。

这种失势后复出掌权的情况,为什么同 “东山”有关联呢? 为什么称之为 “东山再起”呢?

此语同东晋的谢安有关。

晋书·谢安传》记载说,谢安年少时即有重 ( zhònɡ) 名,他开初官至佐著作郎,但他托病辞职归隐,一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出山为桓温司马,接着升任为中书令、司徒那样的大官。由于他的复出、所起的作用,因而使东晋王室转危为安。比如有名的 “淝水之战”获胜就在于他的正确部署。

谢安开初称疾辞职,归隐之地为会 ( kuài) 稽东山,后又从东山复出为官,因而后世遂有 “东山再起”之说。


【词语东山再起】  成语:东山再起汉语词典:东山再起

猜你喜欢

  • 臧文仲窃位

    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臧文仲其窃位者与?知柳下惠之贤,而不与立也。’”鲁国的臧文仲不起用展禽(因受封在柳下,故称柳下惠。惠是他的谥号。)。孔子说:“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,而不起用,不就是窃居其位吗

  • 提铅怀椠

    源见“怀铅提椠”。指从事写作。宋董逌《广川书跋.石曼卿书》:“世以曼卿跅弛不羁,故其乘一时豪气所感,岂提铅怀椠者所能模仿耶?”

  • 金针

    唐 冯翊子《桂苑丛谈.史遗》:“〔采娘〕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。是夕梦云兴雨盖蔽空,驻车,命采娘曰:‘吾织女,祈何福?’曰:‘愿丐巧耳。’乃遗一金针,长寸余,缀于纸上,置裙带中,令三日勿语,汝当奇巧。”

  • 庾亮南楼

    同“庾公楼”。明 汤式《脱布衫带小梁州.四景为储公子赋.秋》曲:“亭台净扫无纤垢,胜当年庾亮南楼。”

  • 蹈虎尾

    源见“虎尾春冰”。谓踩着老虎的尾巴。比喻冒犯强势者而陷于险境。唐 李为《蔺相如秦庭返璧赋》:“蹈虎尾而若闲,过鲸口而无惕。”述宾 比喻极其危险的事。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~,涉于春冰。”△描写

  • 栗尾笔

    用栗鼠的尾毛做的一种名贵的毛笔。宋代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蔡君谟既为余书《集古录目序》刻石,其字尤精劲,为世所珍。余以鼠须栗尾笔,铜绿笔格,大小龙茶,惠山泉等物为润笔。君谟大笑,以为太清而不俗。”宋

  • 瀛壶

    同“瀛洲”。清杨焯《同石苓登天宁塔》诗:“瀛壶树影悬,洪涛拥川后。”【词语瀛壶】   汉语大词典:瀛壶

  • 弱不好弄

    指年少时不喜爱嬉戏。《左传.僖公九年》:“夷吾弱不好弄。”夷吾:晋惠公名。弱:弱冠,年少。弄:游戏。主谓 弱,年少。好,喜欢。弄,玩耍。年幼时不喜欢玩耍。语出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夷吾弱不好弄,能斗不

  • 月盈则食

    月亮圆了,就要亏损。《易.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”食:通“蚀”,亏损。主谓 盈,圆满;食,通“蚀”,亏损。月亮圆的时候就会损缺。语出《易经·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”孔颖达疏:“盛必有衰,自

  • 鱼龙戏

    源见“鱼龙漫衍”。指奢豪的宫廷宴舞,形容宴乐之盛。唐李商隐《宫妓》诗:“不须看尽鱼龙戏,终遣君王怒偃师。”【词语鱼龙戏】   汉语大词典:鱼龙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