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山再起

东山再起

出东山而被起用。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。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。谢安(事迹见“高卧东山”条)辞官后隐居于东山,直到四十多岁。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,掌握各地军队大权,但声望不如谢安高,后被罢免,谢安因而始有入仕之意。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之为司马,从新亭出发时,朝中大臣都来辞行,中丞高崧开玩笑说:“您屡次违背朝廷的旨意,隐居东山,大家常相互说,安石(谢安的字)不肯出仕,老百姓可怎么办呢!现在百姓又将如何对待您啊!”谢安听了很羞愧。桓温见了他,更是高兴,谈论生平,竟整整一天也没感到厌倦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9《谢安传》2073页:“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,将发新亭,朝士咸送,中丞高崧戏之曰:‘卿累违朝旨,高卧东山,诸人每相与言,安石不肯出,将如苍生何!苍生今亦将如卿何!’安甚有愧色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39回:“回到家乡,先图个骨肉团聚,一面藏器待时。或者圣恩高厚,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,也未可知。”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12章:“假如他还活在今天,美国人一定要让他东山再起的。”


主谓 指再出山,或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只要大阿哥不失宠,你安于后宫,我就能~。”△用于描写复出或重新兴起。→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↔一蹶不振 偃旗息鼓 深居简出。也作“东山复起”。


退隐复仕或失势后又得势,此谓之 “东山再起”。

这种失势后复出掌权的情况,为什么同 “东山”有关联呢? 为什么称之为 “东山再起”呢?

此语同东晋的谢安有关。

晋书·谢安传》记载说,谢安年少时即有重 ( zhònɡ) 名,他开初官至佐著作郎,但他托病辞职归隐,一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出山为桓温司马,接着升任为中书令、司徒那样的大官。由于他的复出、所起的作用,因而使东晋王室转危为安。比如有名的 “淝水之战”获胜就在于他的正确部署。

谢安开初称疾辞职,归隐之地为会 ( kuài) 稽东山,后又从东山复出为官,因而后世遂有 “东山再起”之说。


【词语东山再起】  成语:东山再起汉语词典:东山再起

猜你喜欢

  • 便面章台

    源见“走马章台”。便面,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。谓以扇遮脸于章台街。表示羞于与熟人见面。宋陆游《柳》诗之二:“西园雨打杏花稀,便面章台事已非。”

  • 鸿消鲤息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、“鱼传尺素”。谓断绝音信。亦指死。清 陈裴之《香畹楼忆语》:“余方凄感欲绝,鸿消鲤息,洵有如姬所云者乎!”【词语鸿消鲤息】  成语:鸿消鲤息汉语大词典:鸿消鲤息

  • 舜举皋陶,不仁者远

    舜:传说中我国古代圣君,史称虞舜。举:选拔。皋陶( ㄧㄠˊ yáo ):舜的臣子。远:远离。 舜把陶皋提拔出来,坏人就走得远远的了。 表示贤人在位,坏人难以存身。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舜有天下,

  • 铸成大错

    《资治通鉴.唐昭宗天祐三年》载:天雄节度使罗绍威,自力难制魏博自田承嗣时所置牙军,乃引进友军朱全忠帮助剿灭,不料自己又被朱全忠凌制。全忠留住魏半年,罗供给牛羊豕七十万,贿遗百万,积蓄为之一空,力衰势薄

  • 朱碧乱

    源见“看朱成碧”。指目光恍惚,不辨五色。宋辛弃疾《蝶恋花.和赵景明知县韵》词:“公子看花朱碧乱,新词搅断相思怨。”

  • 康乐屐

    同“谢公屐”。清查慎行《西城别墅十三咏》之十二:“曾随康乐屐,竟入麻源谷。”

  • 刀解牛

    源见“庖丁解牛”。谓技艺熟练神妙。宋陆游《遣兴》诗:“爱身每戒玉抵鹊,养气要如刀解牛。”

  • 神鼎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闻昔泰帝兴神鼎一,一者壹统,天地万物所系终也。”又汉 焦赣《易林.渐之临》:“禹作神鼎,伯益衔指。斧斤既折,撞立独倚。”又宋罗泌《路史.后纪一.太昊》:“〔太昊〕爰兴神鼎,制郊禅。

  • 东山妓乐

    源见“东山携妓”。谓文人携妓出游。唐元稹《奉和荥阳公离筵作》诗:“南郡生徒辞绛帐,东山妓乐拥油旌。”

  • 崩城杞妇

    源见“杞妇崩城”。泛指哀恸亡夫的贤妇。柳亚子《题李公朴怒涛集》诗之二:“崩城杞妇应收泪,炼石娲皇誓补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