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:离家外出。方:常处。 父母在世,不远离家乡,就是要外出,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。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常在父母身边,即使要出门,也应有一定去向,以免父母悬念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
源见“吴练”。形容极目远眺。清蒲松龄《登岱行》:“吴门白马望依稀,沧溟一掬堆琉璃。”【典源】《论衡·书虚》:“传书或言: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。孔子东南望,吴阊门外有系白马。引颜渊,指以示之,曰:‘若见
本:指嫡传子孙。支:指庶族子孙。亦作“枝”。百世:百代。 子孙嫡庶,百代沿袭。 旧时形容子孙繁衍,福泽绵延。语出《诗.大雅.文王》:“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”毛传:“本,本宗。支,支子也。”(《左传
器识:器度与识见。才艺:才华与技艺。 表示看人要把“德”放在“才”之上。语出《资治通鉴.唐纪.高宗永淳元年》:“裴行俭曰:‘士之致远,当先器识而后才艺。’”“才艺”后亦引作“辞章”、“文艺”。明.袁
同“佣书之笔”。元王恽《题卜隐王君手轴》诗之四:“有命何尝论智愚,班超佣笔卫青奴。”【词语佣笔】 汉语大词典:佣笔
源见“卧龙”。指诸葛亮。唐李白《邺中赠王大》诗:“耻学琅邪人,龙蟠事躬耕。”
原作“慎终于始”。勉励、规劝他人或自己有始有终的话。商王太甲即位后,沉溺酒色,不理政事。大臣伊尹遂将其放逐于桐。三年后,太甲悔悟,才将他迎回为君并作《太甲》三篇对他进行规戒。伊尹说,比如登高,一定要从
曲调名称,也作“后庭花”、“歌玉树”、“南朝旧曲”等,南朝陈后主及其幸臣所制。陈后主(553-604年)即陈叔宝,字元秀,小字黄奴,吴兴长城(浙江长兴)人。南朝皇帝。在位时大建宫室,生活奢侈,日与妃嫔
《论语.微子》:“大师挚适齐,亚饭干适楚,三饭缭适蔡,四饭缺适秦,鼓方叔入于河,播鼗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”“播鼗武”指殷时摇小鼓的乐师名武的人。后因以“鼗武”借指精于本职工作的能人。宋岳珂
北魏.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三毛,长三尺,似野狐尾。岩惧而出(休弃)之。”“狐狸尾巴”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骗人的罪证。陈绍基《金十字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