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二龙

二龙

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:‘平舆之渊,有二龙焉。’”南朝梁刘孝标注引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“谢甄字子微,汝南邵陵人。明识人伦,虽郭林宗不及甄之鉴也。见许子将兄弟弱冠时,则曰:‘平舆之渊有二龙。’……许虔字子政,平舆人。体尚高洁,雅正宽亮,谢子微见虔兄弟叹曰:‘若许子政者,榦(音hàn,主幹,引申指栋樑材)国之器也。’虔弟劭,声未发时,时人以谓不如虔。虔恒抚髀称劭,自以为不及也。释褐为郡功曹,黜奸发恶,一郡肃然,年三十五岁卒。”《海内先贤传》曰:“许劭字子将,虔弟也。……邵陵谢子微高才远识,见劭十岁(十八岁?)时,叹曰:‘此乃希世之伟人也。’”

东汉时,许虔和其弟许劭以才识名节著称于当世,汝南谢甄称之为“平舆之渊有二龙”。后因用为赞誉兄弟并有才名德行之典。

唐.李白《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》:“复羡二龙去,才华冠世雄。”


【词语二龙】   汉语词典:二龙

猜你喜欢

  • 倚门之训

    源见“门闾之望”。指母亲望儿平安归来的训诲。《晋书.潘岳传论》:“蔑弃倚门之训,干没不逞之间。”

  • 骥伏盐车

    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伯乐遭之,下车攀而哭之,解纻衣以幂之。骥于是俯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者。何也

  • 淡乎寡味

    南朝.梁.钟嵘《诗品序》(卷上):“永嘉时贵黄老,稍尚虚谈。于时篇什,理过其辞,淡乎寡味,爰及江表,微波尚传,孙绰、许询、桓庚诸公诗,皆平典似道德论,建安风力尽矣。”原指晋怀帝时尊崇道家,文风追求玄理

  • 林宗折巾

    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〔郭太,字林宗,介休县人〕性明知人,好奖训士类,身长八尺,容貌魁伟,褒衣博带,周游郡国。尝于陈、梁间行遇雨,巾一角垫,时人乃故折巾一角,以为‘林宗巾’。其见慕皆如此。”后因以“林

  • 退食自公

    公:公门。 从公家吃饱饭回来。 意谓办完公事回家。语出《诗.召南.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( ㄨㄟ ㄧˊ wēi yí )委蛇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汉过》:“逮乎近代,道微俗弊……若夙兴夜寐,退

  • 余发种种

    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齐侯田于莒,卢蒲嫳见,泣且请曰:‘余发如此种种(注:种种,发短也。),余奚能为。’”卢蒲嫳是齐大夫庆封的党羽,他曾奉庆封之命,乘齐大夫崔杼之子为争夺继承权而发生家庭内哄之机,率领

  • 褚胤棋

    《宋书》卷五十四《羊玄保传》附《褚胤传》:“吴郡褚胤,年七岁,入高品。及长,冠绝当时。胤父荣期与藏质同逆,胤应从诛,何尚之请曰:‘胤奕棋之妙,超古冠今。……特乞与其微命,使异术不绝。’不许。时人痛惜之

  • 千变万状

    形容变化无穷,形态极其多样。唐.司空图《与李生论诗书》:“盖绝句之作,本于诣极,此外千变万状,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。”见“千变万化”。汉·伶元《飞燕外传》:“后殿又为温室、凝缸室、浴兰室,曲房连槛,饰黄

  • 声名文物

    同“声明文物”。明胡应麟《诗薮.闰馀中》:“矧二百年间,声名文物,其人才往往有瑰玮绝特者错列其中。”孙中山《香港兴中会宣言》:“倘不及早维持,乘时发奋,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,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,从此沦

  • 鹅经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雅称书法。明吴应箕《寄严印持西湖兼问子岸》诗:“鹤屿秋谁问,鹅经老更妍。”亦借指《黄庭经》。元 卢大雅《舟中寄张外史》诗:“输与仙都老居士,一帘山雨听鹅经。”【词语鹅经】   汉语大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