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侯鲭

五侯鲭

旧题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竞致奇膳,护乃合以为鲭(鲭,同?,是鱼和肉合烹的美食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

汉成帝时,同日封母舅王谭、王根、王立、王商、王逢为侯王,号五侯。他们兄弟之间关系不睦,平时各门宾客都不互相往来。独有娄护能言善辩,却博得五家的欢心,各家都争以珍美的饮食招待他。他把精美的菜肴合在一起,世人称之为“五侯鲭”。后以“五侯鲭”泛称美味佳肴。也可引申比喻他事之合味。宋.苏轼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”(《苏文忠诗合注》卷二十二)。


【典源】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 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竟致奇膳。护乃合以为鲭 (zheng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三四引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娄护字君卿,历游五侯之门。每旦,五侯家各遗饷之,君卿口厌滋味,乃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,甚美,世所谓五侯鲭,君卿所致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楼 (娄) 护 (字君卿)善于交游,言词多辩,当时有五诸侯兄弟争名,宾客不能同时来往于各家,只有楼护能与五侯同时交好,得到他们的欢心。五侯争相馈赠给他美食,他将五家的肴馔合在一起,称为五侯鲭,成为美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交游显贵;也用以指美味。

【典形】 饭鲭、侯鲭、侯鲭染指、五侯鲭、消受余鲭、传食诸侯、腥鲭、交欢五侯。

【示例】

〔饭鲭〕 唐·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》:“异县期回雁,登时已饭鲭。”

〔侯鲭) 清·唐孙华《昆山徐侍御枉过留饮》:“乍辞列鼎侯鲭味,来试贫家瓠叶羹。”

〔侯鲭染指〕 清·钱谦益《岁暮杂怀》之五:“侯鲭染指惭调鼎,任钓惊心笑曲钩。”

〔五侯鲭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》之二:“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”

〔消受余鲭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消受余鲭有楼护,隔筵中垒漫劳招。”


【词语五侯鲭】   汉语词典:五侯鲭

猜你喜欢

  • 偷桃小儿

    同“窃桃儿”。元虞集《王母图》诗:“偷桃小儿痴且妍,恃恩无赖更蒙怜。”

  • 唾壶歌缺

    同“唾壶击缺”。宋严羽《满江红.送廖叔仁赴阙》词:“天下事,吾能说。今老矣,空凝绝。对西风慷慨,唾壶歌缺。”

  • 四壁居

    同“四壁贫”。宋戴复古《思家》诗:“湖海三年客,妻孥四壁居。”

  • 涸辙之枯

    同“涸辙之鲋”。《剪灯新话.三山福地志》:“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。”见“涸辙之鲋”。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新正在尔,妻子饥寒,囊乏一钱,瓶无储粟。向者银两,今不敢求,但愿捐斗水而活~,下壶飧而

  • 贫穷则父母不子

    贫穷的时候,就连父母也不认自己的儿子。 这是古人有感于世态炎凉的愤激之语。语出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苏秦曰:嗟乎,贫穷则父母不子,富贵则亲戚畏惧。人生世上,势位富贵,盖可忽乎哉!”《聊斋志异.镜听》

  • 张郎走马

    源见“走马章台”。本指张敞走马章台。亦指少年策马游乐。明陈子龙《春游》诗之四:“已移卓女当垆后,便逐张郎走马归。”

  • 袁安

    源见“袁安高卧”。指持节守贫的高士。宋刘辰翁《花犯.再和中甫》词:“白发翁翁向儿道,那曲巷袁安爱晴早。”

  • 目五行

    同“一目十行”。明高启《读书》诗:“欲究千年事,惭无目五行。”

  • 鬼笑

    《南史.刘粹传.附刘伯龙》:“刘伯龙,少而贫薄,及长,历位尚书左丞、少府、武陵太守,贫穷尤甚。常在家慨然,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,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。伯龙叹曰:‘贫穷固有命,乃复为鬼所笑也。’遂止。”刘

  • 大风歌

    此歌是汉高祖刘邦表达渴望安邦治国之情怀。后以此典比喻帝王创业和渴望安邦治国的豪情壮志。刘邦(前256——前195年),字季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初为泗水亭(今江苏沛县东)长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