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偷梁换柱

偷梁换柱

比喻玩弄手法,暗中以假冒真,或偷换事物的内容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,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,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,真真可怜可叹!”这里的“偷梁换柱”指王熙凤乘宝玉神志不清之时,以宝钗冒充黛玉,与宝玉成婚。


连动 原形容力大无比,后用以喻暗中玩弄手法改换事物的内容或性质。《红楼梦》97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~之计,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,竟未能少尽姐妹之情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行为方面。→偷天换日 ↔真实无妄。也作“抽梁换柱”。


解释偷:暗中。梁、柱:古代排列战阵的术语,战阵的前后部位为梁,中央部位为柱,梁、柱部位安排的都是最精锐的士卒。本指暗中抽走盟军最精锐的部队而换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,最终趁机控制、吞并盟军。后用来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。

出处《三十六计·并战计》第二十五计:“偷梁换柱:频更其阵,抽其劲旅,待其自败,而后乘之。曳其轮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,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。”

《三十六计》中的“并战计”主要讲在军阀混战的状态下,军阀之间时而结盟为友、时而为敌,自己一方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,化盟军之力为己力。“偷梁换柱”之计的要诀就是,要频繁变动盟军的战略部署,抽调他最精锐的部队,等待他自己溃败,然后趁机吞并他的部队和地盘。这就像行车的时候拽住车轮不让前进一样。

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中讲,林黛玉的丫环紫鹃见黛玉病发,而贾府上下正忙着张罗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,没人可以帮忙,于是求助于大观园内孀居的李纨。李纨在赶往黛玉住处的路上,心里非常难受,大家姐妹一场,更兼黛玉容貌、才情无双,不想她年级小小,就要命归黄泉。更让人心酸的是,偏在这个时候,王熙凤想出了让宝钗冒充黛玉和宝玉结婚的计策,来替宝玉冲喜。因为贾母、王熙凤等人不让大家给黛玉透露宝玉结婚的消息,所以自己也不好到黛玉的住处,使自己在黛玉临终前也不能略尽姊妹之间的情谊,真是可怜可叹。

例句

他耍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花招,把大家都骗了。


【词语偷梁换柱】  成语:偷梁换柱汉语词典:偷梁换柱

猜你喜欢

  • 死灰复然

   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,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。死灰,烧余的灰烬。《史记.韩长孺列传》:“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,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之。’”亦作“死灰复燃

  • 芙蓉出水

    南朝梁钟嵘《诗品.宋光禄大夫颜延之》:“谢诗如芙蓉出水,颜如错彩镂金。”芙蓉指荷花。新嫩的荷花出水开放。后以芙蓉出水喻指文字清新可爱,也形容女性天然的美丽。亦作“出水芙蓉”。《全唐诗话.韩翃》:“又“

  • 幕燕鼎鱼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南朝宋.范晔《后汉书.张纲传》:“若鱼游釜中,喘息须臾间耳。”幕燕:筑巢于帷幕上的燕子。鼎鱼:游于炊器中的鱼。后因以“幕燕鼎鱼”比喻处在极其危

  • 不吃人间烟火

    见“不吃烟火食。”

  • 初平石

    源见“叱石为羊”。借指山石。前蜀贯休《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》:“耕避初平石,烧残沈约楼。”

  • 力透纸背

    唐.颜真卿《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》:“当其用锋,常欲使其透过纸背,此成功之极矣。”(见《颜鲁公文集》)颜真卿为唐代著名书法家。上面的引文,是他称赞唐“草圣”张旭书法笔力及造诣的话。后因以“力透纸背”形

  • 玉雪姿

    同“冰姿”。金元好问《松上幽人图》诗:“不饮不食玉雪姿,竹宫月夕频望祠。”

  • 冬爱

    源见“赵日”。比喻仁爱慈惠。南朝 宋谢庄《宋孝武宣贵妃诔》:“踌躇冬爱,怊怅秋晖。”【词语冬爱】   汉语大词典:冬爱

  • 菊松三径

    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指田园隐居之地。宋李曾伯《满江红.庚申初度》词:“薇柳诸关成底事,菊松三径犹堪主。”

  • 酒有兵

    《南史.陈暄传》:“故江咨议有言:‘酒犹兵也,兵可千日而不用,不可一日而不备;酒可千日而不饮,不可一饮而不醉。’”意谓酒能消愁犹如兵能克敌一样,后因以“酒有兵”表示以酒消愁。宋苏轼《王巩屡约重九见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