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先见之明

先见之明

能事先洞察事物的敏锐眼力和预见性。《后汉书.杨彪传》:“后子修为曹操所杀,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砥犊之爱。’操为之改容。”参见“老牛舐犊”条。


偏正 明,眼力。有预见到事物发展的眼力。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愧无䃅~。”鲁迅《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》:“‘先生,这回因为我有功,主人夸奖了我了。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,实在是有~……’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。”△褒义。常用于称赞人料事如神。→先人之见 未卜先知 ↔事后诸葛亮


解释预先洞察事物的眼力。

出处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后子修为曹操所杀,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’”

金日(mìdī)是西汉武帝时的名臣。他本是匈奴后裔,后来归降汉朝,所以做事兢兢业业、小心谨慎,深受武帝信任。金日原有两个儿子,很招人喜爱,汉武帝也非常喜欢,拿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开心果。这两个孩子长大后,仍然经常出入皇宫,和武帝嬉戏娱乐。后来,其中的大儿子和宫女在宫殿里有不检点的行为,正好被金日撞见了,金日非常痛恨,就把他杀掉了。

杨修是东汉末期人,非常好学,富有才能,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。曹操打下汉中后,既想进军巴蜀,征讨刘备,又想守住汉中,撤回大军,但是进讨一时不能成功,撤军后汉中也难守住。正好军士来问晚上军队的口令,曹操于是说:“就是‘鸡肋’。”其他人都搞不明白,为什么会用这个口令。只有杨修说:“鸡肋者,食之无肉,弃之可惜。看来曹公已经下了撤军的决心了。”杨修才能出众,又常常能渗透曹操的心思,所以曹操对他非常担心。同时,因为杨修又是仇敌袁术的外甥,曹操担心以后成为祸患,于是后来找机会把他杀掉了。

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是汉末名人,曾任要职。后来杨彪见汉朝气数已尽,就假称自己得了脚病,卷曲不能伸展,从而辞官回家。杨修被曹操杀害后。曹操有一次见到杨彪,问他:“您怎么变得这么瘦?”杨彪说:“我自愧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,我想念儿子,还怀有老牛舐犊一样的深情。”曹操听了这话,不由得改变了自己的面色。

例句

这事竟在他意料之中,他真有先见之明。


【词语先见之明】  成语:先见之明汉语词典:先见之明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令秫酒

    源见“陶令秫”。指用高粱酿造的酒。宋曹冠《兰陵王.涵碧》词:“如今老大机心息。有陶令秫酒,谢公山屐。闲来潭洞,醉皓月,弄横笛。”

  • 栀言蜡貌

    同“栀貌蜡言”。清钱谦益《〈诚意录〉序》:“不诚之人……玉表而珉中,栀言而蜡貌,此其情伪不可以掩一室,其声光不可以袭终朝,而况宇宙之大、终古之远乎?”【词语栀言蜡貌】   汉语大词典:栀言蜡貌

  • 温洛

    《易纬乾凿度》卷下:“孔子曰:‘帝德之应,洛水先温。’”后因以“温洛”称颂帝王有盛德。南朝 梁任昉《九日侍宴乐游苑》诗:“时来浊河变,瑞起温洛清。”亦借指洛阳。唐王维《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》:“当贼逼

  • 阿买八分

    源见“阿买”。借指子侄辈善书法。元陈基《送侄让还吴》诗:“人称阿买八分好,我爱永兴戈法精。”【词语阿买八分】   汉语大词典:阿买八分

  • 勾践栖山中

    《史记.吴太伯世家》:“二年,吴王悉精兵以伐越,败之夫椒,报姑苏也。越王勾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於会稽(贾逵曰:会稽,山名)……”春秋时,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,栖于会稽山中。后终灭吴。后用咏屈从暂栖,以图再

  • 燎如观火

    同“明若观火”。郭沫若《文艺论集.反响之反响》:“究竟谁是谁非,谁错谁不错,这是燎如观火的。”见“燎若观火”。[例]事情的真相,已经~,没必要再争论了。【词语燎如观火】  成语:燎如观火汉语大词典:燎

  • 刮肠洗胃

    比喻痛改前非。荀伯玉(?-483年),字弄璋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初为萧道成冠军刑狱参军,日见亲信。及萧道成即位,拜辅国将军。萧颐为太子时,多行不法,荀伯玉常密启萧道成,及萧颐即位,受人诬告,被杀。

  • 吹一吷

    同“吹剑首”。唐韩愈《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》诗之一:“晋人目二子,其犹吹一吷。”

  • 蟠龙卧虎

    见“虎踞龙盘”。贾芝等《颂歌·万丈高楼从地起》:“~高山顶,万丈高楼从地起。”【词语蟠龙卧虎】  成语:蟠龙卧虎汉语大词典:蟠龙卧虎

  • 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

    诗三百:诗,指《诗经》。《诗经》实有三百五篇,“三百”是举其成数。蔽:概括。 《诗经》三百篇,用一句话来概括它,就是思想纯正无邪。 古代儒家对《诗经》的评价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《诗》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