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凌云健笔

凌云健笔

凌(líng灵)云:直上云天;升向空中。此典指司马相如善于用笔写文章,使人读后如遨游天空。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,才气非凡。司马相如进献《大人赋》之后,汉武帝阅览大为高兴,飘飘然有直上云天之气概,好像遨游于天地之闾。此典又作“赋有凌云称”、“凌云之势”、“多才飘飘气”、“赋就凌云”、“凌云气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17《司马相如列传》3063页:“相如既奏《大人之颂》(即《大人赋》),天子大说(yuè月,同“悦”,高兴),飘飘(飘飘然,得意样子)有凌云之气(势),似游天地之閒(通“间”)意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赋有凌云之称,辩有雕龙之声。” 唐·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:“庾信文章老更成,凌云健笔意纵横。” 唐·元稹《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》:“相如有凌云之势,陶潜多把菊之情。” 宋·杨亿《刘校理属疾》:“多才最许飘飘气,少别还销黯黯魂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青云路有,赋就凌云奏,望朝云徘徊意久。” 明·余怀《水龙吟》:“白发l临头,黄金去手,负凌云气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天子既美子虚之事,相如见上好仙道,因曰:‘上林之事未足美也,尚有靡者。臣尝为《大人赋》,未就,请具而奏之。’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,形容甚臞,此非帝王之仙意也,乃遂就《大人赋》。……相如既奏大人之颂,天子大说(悦),飘飘有凌云之气,似游天地之间意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司马相如 (字长卿) 有文才,擅辞赋,曾作《子虚赋》和《上林赋》,汉武帝读了,极口赞美赋中所述的上林苑之事。司马相如见武帝喜好仙道,就对武帝说:“上林苑之事并不完美,还有更美的。我曾作《大人赋》,尚未写完,请允许我完成后上奏奉献给您。”相如认为群仙都居住在山泽之间,形容枯瘦,这不是帝王的仙意,于是写就《大人赋》,极力铺陈渲染神仙事。相如将《大人赋》奉献给武帝,武帝读后大喜,觉得自己也飘飘欲仙,仿佛在天地之间凌云遨游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,才气非凡。

【典形】 多才飘飘气、赋就凌云、赋有凌云称、凌云健笔、凌云气、凌云之势、马卿词赋、赋凌云、蜀客赋高、凌云赋、马卿赋、凌云笔、献赋欲凌云。

【示例】

〔多才飘飘气〕 宋·杨亿《刘校理属疾》:“多才最许飘飘气,少别还销黯黯魂。”

〔赋就凌云〕 明 · 汤显祖 《紫钗记》:“青云路有,赋就凌云奏,望朝云徘徊意久。”

〔赋有凌云称〕 南朝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赋有凌云之称,辩有雕龙之声。”

〔凌云健笔〕 唐·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:“庾信文章老更成,凌云健笔意纵横。”

〔凌云气〕 明·余怀《水龙吟》:“白发临头,黄金去手,负凌云气。”

〔凌云之势〕 唐·元稹《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》:“相如有凌云之势,陶潜多把菊之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儿学士

    称北周宗懔。《北史.宗懔传》:“宗懔,字元懔,南阳涅阳人也。少聪敏,好读书,昼夜不倦,语辄引古事,乡里呼为小儿学士。”

  • 刻烛吟

    源见“刻烛催诗”。指比试作诗。清查慎行《合肥大司马李公席上听扬老弹琴》诗:“卧游堂北夜愔愔,及记年时刻烛吟。”

  • 苜蓿盘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.闽中进士》:“薛令之……累迁左庶子(庶子,官名,为太子的侍从官,南北朝称中庶子,唐以后始分左右,主太子官属中的左右春坊)。时开元东宫官僚清淡,令之以诗自悼(悼,伤感),复纪于公署

  • 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

    天下人皆亲如兄弟。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”《水浒全传》四回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如何言报答之事?”明.无心子《金雀记.守贞》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在

  • 膏秣

    源见“膏车秣马”。车油和草料。常泛指车旅津贴。清恽敬《与姚秋农书》之三:“并告以所携已多,不可复加,此处不再加膏秣,意欲阻其豪兴。”清冯桂芬《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》:“拨四百十九亩有奇,选董征租,春关夏

  • 杨穿三叶

    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。喻指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。唐白居易《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》诗:“自知群从为儒少,岂料词场中第频。桂折一枝先许我,杨穿三叶尽惊人。”自注:“始予进士及第,行简次之,敏中又次之。”主谓 原

  • 花朝月夜

    见“花朝月夕”。元·关汉卿《青杏子·离情》:“~同宴赏,佳节须酬。”【词语花朝月夜】  成语:花朝月夜汉语大词典:花朝月夜

  • 尹邢

    源见“尹邢避面”。喻指不相上下的妒争者。清吴雯《沈洪生编修宅集诸子看芍药》诗之二:“怜时那便分桓 李,妒处何从较尹 邢?”【词语尹邢】   汉语大词典:尹邢

  • 秦楼弄玉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泛指美女、才女。明徐渭《女状元》四出:“秦楼弄玉,谁好伴他骑凤?”

  • 见溺不援

    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淳于髡曰:‘男女授受不亲,礼与?’孟子曰:‘礼也’。曰:‘嫂溺,则援之以手乎?’曰:‘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’”孟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这是一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