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凌烟阁

凌烟阁

唐代图画功臣肖像的地方。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官吏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的代称。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事迹。参见“济世安民”条。图功臣像于凌烟阁是李世民在位时所采取的任贤用良,注意吏治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史载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唐太宗曾下令,将唐初功臣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魏征、尉迟敬德等24人的像绘于凌烟阁,并亲自为他们作赞,以褒彰他们的功迹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3《太宗本纪下》55页:“戊申,诏图画司徒、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牧《寄远》:“功名待寄凌烟阁,力尽辽城不肯回。” 唐·李商隐《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》:“烟阁传形,革车就国,尽人臣之极分,焕今古之高名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满庭芳·茶》:“方圭圆璧,万里名动京关。碎身粉骨,功合上凌烟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挽少师相国李公》之三:“如公真绚国,绘像冠凌烟。” 元·白朴《凤凰台上忆吹萧》:“明年看,平吴事了,图像凌烟。” 元·王伯成《李太白贬夜郎》:“就霜毫写出凌烟像,文场立定中军帐。” 元·马谦斋《快活三过期朝天子四边静》:“先生豪放,志不在凌烟阁上。” 明·黄峨《寄升庵》:“公义私情不两全,愿君早向凌烟勒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21卷《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“莱子衣裳宫锦窄,谢公篇咏绮霞羞。他年名上凌烟阁,岂羡当时万户侯?”


【词语凌烟阁】   汉语词典:凌烟阁

猜你喜欢

  • 鹊绕南枝

    源见“乌鹊南飞”。感慨栖止不定。明杨慎《中秋夜小酌即席示二弟》诗:“月照三更,鹊绕南枝雁亦惊。”

  • 志坚送妇

    唐.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一上:“杨志坚者,嗜学而居贫,乡人未识也。山妻厌其饘臛不足(注:饘臛,音zhānhuò,厚粥与肉羹,臛又作?),索书求离。志坚以诗送之,曰:‘平生志业在琴书,头上如今有二丝。渔父

  • 廉公思赵将,吴子泣西河

    廉公:指廉颇,战国时赵名将。赵惠文王时任上卿,屡次战胜齐、魏等国。赵孝成王时,秦赵长平之战,廉颇坚守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三年之久。后因赵国中反间计,改用赵括为将而遭惨败。之后,廉颇战胜燕军任相国,封

  • 为而弗恃

    意谓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。 原是形容大自然的美德。 后也用以歌颂帝王之盛德。语出《老子》二章:“万物作而弗始,生而弗有,为而弗恃,功成而弗居。”《隋书.北狄传.论》:“圣人奇谋潜运,神机密动,遂使

  • 莫愁

    南朝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河中之水向东流,洛阳女儿名莫愁。莫愁十三能织绮,十四采桑南陌头。十五嫁为卢家妇,十六生儿字阿侯。卢家兰室桂为梁,中有郁金苏合香。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此为洛阳女

  • 坐胡床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吟咏游乐。唐杜甫《树间》诗:“几回沾叶露,乘月坐胡床。”

  • 避暑之饮

    韩鄂《岁华纪丽》注引《典略》曰:“刘松、袁绍于河朔三伏之际,昼夜饮酒,乃至无知,以避一时之暑,故河朔间有避暑之饮。”又见唐.徐坚《初学记》“三夏”。三国时,袁绍与刘松曾在三伏天饮酒避暑消夏。后黄河以北

  • 断肠

    《乐府诗集.曹操.蒿里行》:“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”《文选.曹丕.燕歌行》:“念君客游思断肠,慊慊思归恋故乡。”此比喻极度哀伤或思念。《三国志.魏书.华佗传》:“病若在肠中,便断肠湔洗。”此指医疗

  • 邻凶不杵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邻有丧,舂不相。里有殡,不巷歌。”东汉.郑玄注:“助哀也。相,谓送杵声。”据《礼记》所载,中国古时邻居有丧事,舂谷之时便停止唱号子,以表示致哀而不相扰之意。后用为咏邻里和睦之典。唐

  • 唐浊流

    源见“白马清流”。指唐时的黄河。宋刘克庄《和实之读邸报》:“欲取汉清议,尽投唐浊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