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刘伶酒德

刘伶酒德

同“刘伶好酒”。唐元稹《酬乐天劝醉》诗:“刘伶称酒德,所称良未多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刘伶著《酒德颂》、意气所寄。”注引《竹林七贤论》曰:“ (刘伶) 未尝措意文章,终其世,凡著《酒德颂》一篇而已。其辞曰:‘有大人先生者,以天地为一朝,万期为须臾,日月为扃牖,八荒为庭衢。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幕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……先生于是方捧罂 (ying) 承槽,衔杯漱醪,奋髯箕踞,枕麴藉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兀然而醉,慌尔而醒,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见太山之形,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俯视万物之扰扰,如江汉之载浮萍。二豪侍侧焉,如蜾蠃之与螟蛉。”《晋书·刘伶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魏晋时名士刘伶 (一说作“灵”,字伯伦) 著《酒德颂》,大意为: 有位大人先生,以天地为一间居室,万年为一瞬间,日月为门户,八荒为庭院。行无痕迹,居无住所,在天地之间露处,随意往来。他捧着酒瓶,杯不离口,随意躺卧,头枕酒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醉意熏然,忽睡忽醒,耳听不见雷霆,眼看不见泰山,感觉不到寒暑变化,利欲也不能使他动情。俯视世间乱纷纷的万物,如同大江大河的浮萍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人纵饮酣畅忘情。

【典形】 刘伶酒德、刘灵天幕、席天幕青天、一颂伯伦、糟藉、枕麴、枕麴刘生、枕糟麴、枕麴先生、学伯伦、饮许伯伦右、伯伦为醉伴、刘伶醒。

【示例】

〔刘伶酒德〕 唐·元稹 《酬乐天劝醉》:“刘伶称酒德,所称良未多。”

〔刘灵天幕〕 唐·李商隐《假日》:“谁向刘灵天幕内,更当陶令北窗风。”

〔席地幕青天〕 宋·苏轼《浣溪沙·徐邈能中》:“徐邈能中酒圣贤,刘伶席地幕青天。”

〔一颂伯伦〕 宋·苏轼《崔文学甲携文见过》:“为文不在多,一颂了伯伦。”

〔糟藉〕 唐·元稹《饮致用神麴酒》:“瓮眠思毕卓,糟藉忆刘伶。”

〔枕麴〕 宋·苏轼《和鲁人孔周翰题诗》之一:“定知来岁中秋月,又照先生枕麴眠。”

〔枕麴刘生〕 唐·刘禹锡《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》:“散金疏傅寻常乐,枕麴刘生取次歌。”

〔枕糟麴〕 宋·苏轼《寄周安孺茶》:“为问刘伯伦,胡然枕糟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鹪鹩在一枝

    源见“鹪鹩一枝”。喻指栖隐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二十:“为报鸳行旧,鹪鹩在一枝。”

  • 行一不义,杀一不辜,而得天下,不为

    辜:罪。 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,杀一个没有犯罪的人,就是得到天下,也不干。 形容人一身正气,在任何情况下,不干坏事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伯夷、伊尹与孔子,若是班乎?”曰:‘否,自有生民以来,未

  • 梦肠

    汉.扬雄《甘泉赋》题注引桓谭《新论》:“雄作甘泉赋一首,始成,梦肠出,收而内之,明日遂卒。”内,收进。这是一个传说故事,后因以“梦肠”形容写作构思之苦。梁元帝(萧绎)《金楼子.立言》:“扬雄作赋,有梦

  • 傅舟

    同“傅说舟”。唐苏颋《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》诗:“傅舟来是用,轩驭往应迷。”

  • 蕉梦

    同“蕉鹿梦”。宋张炎《甘州.赋众芳所在》词:“向一丘一壑,留恋年光。又何心逐鹿,蕉梦正钱塘。”

  • 锦字挑思

    源见“织锦回文”。谓情书引起以往的情思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折柳阳关》:“关心事,省可的翠绡封泪,锦字挑思。”

  • 蓬莱

    《后汉书.窦章传》:“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,道家蓬莱山。”李贤注:“蓬莱,海中神山,为仙府,幽经秘录并皆在焉。”后因以“蓬莱”借指秘书省、秘书监或秘阁等。唐杨炯《登秘书省阁诗序》:“周王 群玉之山

  • 尸鸠之仁

    见“尸鸠之平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任城威王彰传》:“七子均养者,~也。”【词语尸鸠之仁】  成语:尸鸠之仁汉语大词典:尸鸠之仁

  • 求马唐市

    同“求马唐肆”。苏曼殊《与刘半农书》:“〔达吐〕西域术语,或神秘之名,即查泰西字书,不啻求马于唐市。”

  • 三户谣

    源见“亡秦三户”。指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之语。意谓不畏强暴,奋起推翻暴虐。金萧贡《汉歌》:“南公旧有三户谣,东井新看五星聚。”【词语三户谣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户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