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〔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〕。主谓 形体消瘦,面容憔悴。语出《楚辞·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~,面目黧黑,状有归色。”△多形容人的形体、容貌。→
同“琴上无弦”。唐白居易《访陶公旧宅》诗:“不慕樽有酒,不慕琴无弦,慕君遗荣利,老死此丘园。”
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敬之如神明。”后以“奉如神明”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极为尊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六八回:“这件事荒唐得很!这么一条小蛇,怎么把他奉如神明起来?”述补 信奉得像敬神似的。形容对某
唐.卢照邻《三国论》:“然而丧师失律,败不旋踵,奔波谦、瓒之间,羁旅袁、曹之手,岂拙於用武,将遇非常敌手?”旋踵即转动一下脚跟,形容时间短促。后以败不旋踵喻很快就失败。《北史.杨敷传》:“未议致身,先
源见“桓伊三弄”。美称笛子或优美的笛音。唐杜牧《寄题甘露寺北轩》诗:“孤高堪弄桓伊笛,缥缈宜闻子晋笙。”清余怀《桂枝香.和王介甫》词:“莫愁艇子桓伊笛,正落叶乌啼时候。”同“桓伊筝”。清徐夔《闻笛有忆
同“蘧玉行年”。唐权德舆《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》诗:“但令静胜躁,自使癯者肥。不待蘧生年,从此知昔非。”
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指豪侠之士所奏演的悲壮之声。清黄景仁《将之京师》诗:“吴市箫声燕市筑,一般凄断有谁怜?”
《楚辞.渔父》:“渔父曰:‘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歌其酾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’”渔父所言“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”,是指无须坚持自己
同“莼鲈引兴”。宋赵以夫《贺新郎.送郑怡山归里》词:“自是莼鲈高兴动,恰值春山杜宇。漫回首软红香雾。”
源见“蒹葭玉树”。谓与人攀交自惭形秽。谦词。宋欧阳修《答王内翰范舍人》诗:“自昔居前消糠秕,幸容相倚愧蒹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