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呜呼哀哉

呜呼哀哉

原作“于乎哀哉”,为伤痛之辞。旧时祭文中常用以对死者的悲悼。后亦借以指死亡或事情完结,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。《诗经》里有首讽刺周幽王的诗,诗人看到国势衰败,回忆西周初年的鼎盛局面时说,从前祖先受天命,有召公这样的好臣子,一日开疆一百里,如今呀,一天失去一百里。伤心啊!今天的人啊,不尊重旧有的老臣。

【出典】:

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昔先王受命,有如召公。日辟国百里,今也日蹙国百里。于乎哀哉!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?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“鲁哀公诔孔丘曰:‘天不遗耆老,莫相予位焉。呜呼哀哉,尼父!” 鲁迅《集外集·选本》:“不过这类的辩论,照例是不会有结果的。……往复几回之后,而问题于是呜呼哀哉了。”


并列 呜呼,文言叹词。哉,文言语气词。泛指悲哀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於乎哀哉! 维今文人,不尚有旧。”后来常用于对死者表示哀悼。多用于祭文中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遭世罔极兮,乃陨厥身。~,逢时不祥!”现在多用于幽默口吻,表示坏人死了或事情完结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》:“好几回检查身体,没有死症,不至于~是明明白白的。”△多用于表示悲哀方面。也作“於乎哀哉”。


解释本为表示对死者哀悼的悲痛之辞。现多用来表示死亡或事情完结,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味。

出处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呜呼哀哉!尼父,无自律。”

孔子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,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孔子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,早年曾周游列国,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,但不为当时的诸侯采纳,于是退而专心编修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。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,被后世尊称为“至圣”。

鲁哀公十六年(公元前479年)四月十一日,孔子死了。鲁哀公致悼词说:“上天不善,不肯留下他这样一位国老,让他捍卫我居于王位,使我孤零零地忧愁成疾。哎哟!真是悲哀啊!仲尼先生啊,你这样一走,我就失去了约束提高自己的榜样。”

近义一命呜呼

例句

秦邦业将秦钟打了一顿,自己气得老病发了,三五日,便呜呼哀哉了。


【词语呜呼哀哉】  成语:呜呼哀哉汉语词典:呜呼哀哉

猜你喜欢

  • 鳌背庭

    同“鳌背楼台”。唐孟郊《石淙》诗之五:“飘飘鹤骨仙,飞动鳌背庭。”

  • 东易

    源见“丁宽易东”。代指经学大师。宋范仲淹《上张侍郎》:“恭惟留守侍郎,崇直古道,茂冠人彝……经纬抗鲁云之作,论思倾丹石之衷。仁助南薰,下解吾民之愠;道侔‘东易’,旁洗庶物之心。”【词语东易】   汉语

  • 孟宗之笋

    同“孟林笋”。杨守纳《对梦得篱粟判》:“立锥无地,门挂陈平之席;至诚感天,庭列孟宗之笋。”

  • 祖龙桥

    同“秦帝桥”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髯客海归》:“变桑田几多岁月,祖龙桥旧基磨灭。”

  • 魏珠照乘

    源见“魏车委照”。指魏国拥有的宝珠,其光可以照亮车乘。极言其物的珍贵。宋周邦彦《黄鹂绕碧树.春情》词:“纵有魏珠照乘,未买得流年住。”

  • 蒲鞭不用

    同“蒲鞭不施”。宋陆游《江东韩曹晞道寄杨庭秀所赠》诗:“政成蒲鞭亦不用,地上钱流仓粟红。”主谓 蒲,香蒲。以蒲为鞭,柔软不能伤人。不用蒲鞭惩罚人。比喻为政宽厚仁和。语本《南史·崔景真传》景真“位平昌太

  • 别风淮雨

    南朝.刘勰《文心雕龙.练字》:“《尚书大传》有‘别风淮雨’,《帝王世纪》云‘列风淫雨’。‘别’、‘列’、‘淮’、‘淫’,字似潜移。‘淫’、‘列’义当而不奇,‘淮’、‘别’理乖而新异。傅毅制诔,已用‘淮

  • 蓬壶

    同“蓬莱”。唐杜甫《夔州歌十绝句》之十:“阆风 玄圃与蓬壶,中有高唐天下无。”宋陆游《木兰花慢.夜登青城山玉华楼》词:“却过蓬壶啸傲,世间岁月骎骎。”【词语蓬壶】   汉语大词典:蓬壶

  • 曲生风味

    唐 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载:道士叶法善,居玄真观,有朝客数十人来访,解带淹留,满座思酒。忽有一人叩门,自称曲秀才。语未毕,有一美措傲睨直入,抗声谈论,一座皆惊。良久暂起,如风旋转。法善以为是妖魅,俟其复

  • 观七子之志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郑伯享赵孟于垂陇,子展、伯有、子西、子产、子大叔、二子石从,赵孟曰:‘七子从君,以宠武也。请皆赋以卒君贶,武亦以观七子之志’……”郑简公在郑地垂陇设宴招待晋国使臣赵武,由大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