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和凝衣钵

和凝衣钵

宋.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.贡举》:“和鲁公凝,梁贞明三年(贞明,后梁末帝年号,三年为公元917年)薛廷珪下第十三人及第。后唐长兴四年(公元933年)知贡举,独爱范鲁公质程文(程文,科举考试用作示范的文章),语范曰:‘君文合在第一,辄屈居第十三人,用传老夫衣钵。’时以为荣。其后相继为相,当时有赠诗者曰:‘从此庙堂添故事,登庸衣钵尽相传。’”此事参见宋.释文莹《玉壶清话》,《宋史.范质传》,宋.胡纳《见闻录》。

传衣钵,本为佛家语,指师将衣钵传给弟子,为传法的信证。又唐、宋时,应试人与主司人前后科考名次相同,也叫传衣钵,是一种借用的说法。和凝喜爱范质的文章,故意将其录为第十三名进士,与自己原科考名次相同,故和凝称“用传老夫衣钵”。后因以“和凝衣钵”、“衣钵真传”为得称心之徒或称得秘授的典故。

幼学琼林》卷二“师生”:“未得及门,曰宫墙外望(《论语.子张》:“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。”意谓孔子学问道德高深,学生一时难以达到。);称得秘授,曰衣钵真传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寒谷

    参见:暖气寒谷【词语寒谷】   汉语大词典:寒谷

  • 夷甫诸人

    《晋书.桓温传》载:温自江陵北伐,“过淮 泗,践北境,与诸僚属登平乘楼,眺瞩中原,慨然曰:‘遂使神州陆沉,百年丘墟,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!’”晋王衍字夷甫,兴清谈之风,不理政务,导致邦家沦丧。后以“

  • 下乔木而入幽谷

    乔木:高大的树木。幽谷:深暗的山谷。 从高大的树木上下来,进入深暗的山谷中。 比喻处境由好变坏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。”宋.张栻《答吕季克》:

  • 酒漉徵君

    同“酒漉纱巾”。清归庄《张洮侯招饮》诗:“径开高士蓬犹蔓,酒漉徵君菊有花。”按,陶渊明朝廷屡徵不仕,人称陶徵君。

  • 永和禊饮

    同“永和”。清周之琦《满江红》词:“长庆诗筒馀昨梦,永和禊饮成陈迹。”

  • 和同

    同“和光同尘”。唐韩愈《赠别元十八协律》之一:“治唯尚和同,无俟于謇謇。”【词语和同】   汉语大词典:和同

  • 甫白

    唐.韩愈《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》诗:“高揖群公谢名誉,远追甫白感至诚。”唐代著名诗人杜甫、李白,并称为“甫白”,为后世诗文常用以代称李白和杜甫。宋.王安石《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》:“可但风流追

  • 聊城箭

    源见“一箭下聊城”。比喻助人解难纾祸之策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设计》:“路人尚且行方便,至交敢惜聊城箭,那有个受报居功的鲁仲连?”【词语聊城箭】   汉语大词典:聊城箭

  • 局残柯烂

    源见“柯烂忘归”。形容时日漫长。清 寂灯《葛洪洞》诗:“局残柯烂人何在,深洞寒云锁夕阳。”

  • 洒泪新亭

    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形容为国难而忧伤。柳亚子《自题磨剑室诗词后》诗:“只惭洛下书生咏,洒泪新亭又一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