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响遏行云

响遏行云

列子.汤问》:“薛谭学讴(歌唱)于秦青,未穷(学完,学尽)青之技,自谓尽之,遂辞归。秦青弗止(弗,不之;弗止,不之止,即不止之,之代薛谭),饯于郊衢(城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旁)。抚节(抚,拍,击;抚节即打着拍节)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(阻止)行云。薛谭乃谢(认错,道歉)求反(返),终身不敢言归。”

秦青的歌声,超尘拔俗,非同凡响,他的歌声以至能阻遏行云,使之留恋不去。

“响遏行云”后常用以形容歌声乐曲高妙超绝。唐赵嘏《闻笛》诗:“谁家吹笛画楼中,断续声随断续风。响遏行云横碧落,清和冷月到帘栊。兴来三弄有桓子,赋就一篇怀马融。曲罢不知人在否,余音嘹亮尚飘空。”


主谓 遏,阻止。行云,云彩飘动。声音响亮,把浮云都止住了。形容歌声嘹亮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薛谭学讴于秦青,未穷青之技,自谓尽之;遂辞归。秦青弗止,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~。薛谭乃谢求反,终身不敢言归。”梁实秋《雅舍小品》:“抚节悲歌的时候,不妨声振林木,~。”△褒义。多形容歌唱技艺的绝妙高超。↔阗然无声。也作“高遏行云”、“游响停云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薛谭学讴于秦青,未穷青之技,自谓尽之,遂辞归。秦青弗止,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薛谭乃谢求反,终身不敢言归。”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古代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,尚未掌握秦青的全部技艺,自以为完全学会了,于是辞别。秦青没有留他,在郊外路边为他饯行,秦青打着节拍,慷慨悲歌,歌声高亢嘹亮,振动林木,响彻天空,连行云也止住不动。这时薛谭才知自己不足,向秦青谢过,请求继续学习,从此再不敢提起回家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歌声嘹亮动听。

【典形】 白云遏、唱歌云欲聚、遏行云、遏云、遏云歌、遏云妙响、歌声入青云、歌云、留云歌、秦讴、秦云、清歌驻白云、绕行云、入行云、响遏青云、响振林木、驻云、遏云讴、穿云衢、响遏碧云、歌响行云住、清唱云不去、响遏珠尘、林木激越、听歌云断、云绕扇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云遏〕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爽籁发而清风生,纤歌凝而白云遏。”

〔唱歌云欲聚〕 北周·庾信《游山》:“唱歌云欲聚,弹琴鹤欲舞。”

〔遏行云〕 五代 · 魏承班 《玉楼春》:“声声清响遏行云,寂寂画梁尘暗起。”

〔遏云〕 唐·张祜《边上逢歌者》:“垂老秋歌出塞庭,遏云相付旧秦青。”

〔遏云歌〕 唐·罗隐《春思》:“蜀国暖迥溪峡浪,卫娘清转遏云歌。”

〔歌声入青云〕 唐·李商隐《戏题枢言草阁》:“歌声入青云,所痛无良媒。”

〔歌云〕 宋·杨亿《无题》:“才断歌云成梦雨,斗回笑电作嗔霆。”

〔留云歌〕 宋·张枢《壶中天·月夕登绘幅堂》:“赋雪词工,留云歌断,偏惹文箫怨。”

〔秦讴〕 宋·吴文英《声声慢·闰重九饮郭园》:“知道池亭多宴,掩庭花,长是惊落秦讴。”

〔秦云〕 唐·罗隐《江都》:“歌听丽句秦云咽,诗转新题罗锦铺。”

〔清歌驻白云〕 宋·黄庭坚《鹧鸪天》:“与君更把长生碗,略为清歌驻白云。”

〔绕行云〕 唐·李白《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》:“清风吹歌入空去,歌曲自绕行云飞。”

〔入行云〕 唐·苏轼《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》之一:“清歌窈眇入行云,云为不行天为泣。”

〔响遏青云〕 五代·欧阳炯《花间集序》:“名高白雪,声声而自合鸾歌; 响遏青云,字字而偏谐凤律。”

〔响振林木〕 唐·白行简 《李娃传》:“举声清越,响振林木,曲度未终,闻者欷歔掩泣。”

〔驻云〕 宋·苏轼《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》:“已烦仙袂来行雨,莫遣歌声便驻云。”


【词语响遏行云】  成语:响遏行云汉语词典:响遏行云

猜你喜欢

  • 灰燧

    源见“灰管”、“改火”。葭灰与燧火。借指岁月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碑》:“遭太夫人忧,苫草坟茔,以终灰燧。”【词语灰燧】   汉语大词典:灰燧

  • 阮生途

    同“阮籍途穷”。明李梦阳《冬至刘氏园庆十韵》:“行藏虞氏传,勋业阮生途。”【词语阮生途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生途

  • 燕市筑

    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指豪侠之士所奏演的悲壮之声。清黄景仁《将之京师》诗:“吴市箫声燕市筑,一般凄断有谁怜?”

  • 拙鮌

    《山海经.海内经》:“洪水滔天。鲧(同鮌)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”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尧听四岳,用鲧治水。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。……(舜)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

  • 穿针楼

    旧题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俱以习之。”汉代妇女于七月七日登开襟楼穿七孔针以为乞巧之习俗。后遂用为咏七巧佳节之典。唐.李群玉《秋登涔阳城》其二:“穿针楼上闭轻烟

  • 魏舒堂堂

    《晋书.魏舒传》:“魏舒字阳元。……任相国参军,封剧阳子。府朝碎务,未尝见是非;至于废兴大事,众人莫能断者,舒徐为筹之,多出众议之表。文帝深器重之。每朝会坐罢,目送之曰:‘魏舒堂堂,人之领袖也。’”魏

  • 忘形交

    不拘身份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见唐韩愈与孟郊之事迹。韩愈(768-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县南)人。因其自称郡望昌黎,故世称韩昌黎。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。贞元进士,曾任监察御史,因事贬

  • 开目为晨

    《山海经.海外北经》:“钟山之神,名曰烛阴,视为昼,瞑为夜,吹为冬,呼为夏,不饮,不食,不息,息为风,身长千里。”晋.郭璞注:“烛龙也,是烛九阴,因名云。”又《大荒北经》:“西北海之外,赤水之北,有章

  • 前慢后恭

    见“前倨后恭”。【词语前慢后恭】  成语:前慢后恭汉语大词典:前慢后恭

  • 沦肌浃髓

    ①比喻感受很深。朱自清《温州的踪迹·一》: “虽是区区尺幅,而情韵之厚,巳足沦肌浃髓而有余。”②比喻中毒很深。梁启超《节本明儒学案·江右王门学案·处士刘两峰先生文敏·论学要语》: “功利之习,沦肌浃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