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善颂善祷

善颂善祷

礼记.檀弓下》。“晋献文子成室,晋大夫发焉。张老曰:‘美哉轮焉!美哉奂焉!歌于斯,哭于斯,聚国族于斯。’文子曰:“武也,得歌于斯,哭于斯,聚国族于斯,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。’北面再拜稽首。君子谓之‘善颂善祷’。”孔颖达疏:“张老因颂寓规,故为善颂,文子闻义则服,故为善祷。”献文子:赵武。轮:高大。奂:众多。要:通“腰”。聚国族:指贵族的聚会。九京:即九原,是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所在。旧时用“善颂善祷”称赞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。


并列 颂,颂扬。祷,祝告。善于颂扬,善于祈求。隐含规诫于颂祷之中。语出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晋献文子成室,晋大夫发焉。张老曰:‘美哉轮焉! 美哉奂焉! 歌于斯,哭于斯,聚国族于斯。’文子曰:‘武也,得歌于斯,哭于斯,聚国族于斯,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。’北面再拜稽首。君子谓之‘善颂善祷’。”孔颖达疏:“张老因颂寓规,故为善颂,文子闻过即服而拜,故为善祷。”《宋史,乐志十四》:“~,三加弥尊。”△褒义。指能把规劝意思巧妙地融合在对君王、主上的颂祷声中。”→淡言微中 ↔直截了当


【词语善颂善祷】  成语:善颂善祷汉语词典:善颂善祷

猜你喜欢

  • 倒冠落佩

    去掉官场正服的打扮。指弃官归隐。唐代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若予者则为何如?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并列 脱下官帽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归隐。宋·苏轼《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》:“但当

  • 饭颗吟诗面

    源见“饭颗山”。形容身体消瘦。宋陆游《春来食不断戏作》诗:“瘦如饭颗吟诗面,饥似柴桑乞食身。”

  • 涿鹿战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轩辕乃修德振兵,治五气,蓻五种,抚万民,度四方,教熊罴貔貅䝙虎,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。三战,然后得其志。蚩尤作乱,不用帝命。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,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,遂禽杀蚩尤。”

  • 芝焚

    源见“芝焚蕙叹”。比喻贤士亡逝或遭贬谪。宋王安石《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》:“牢落何由共一樽,相望空复叹芝焚。”【词语芝焚】   汉语大词典:芝焚

  • 融融曳曳

    同“融融洩洩”。黄远庸《中日国民联合之经过》:“各招待会中之记事,既已由本报别录,不复具记。要之两国国民之融融曳曳于一堂,于此诸会中实留一最大之纪念。”【词语融融曳曳】  成语:融融曳曳汉语大词典:融

  • 极照

    《易.离》:“明两作,《离》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”本谓《离》卦(䷝)两离继明,光照四方。因离为火,为日,为君,故后以“极照”喻颂帝王圣明如日光普照天下。南朝梁简文帝《〈昭明太子集〉序》:“昭明太子,

  • 落帽欢

    源见“孟嘉落帽”。指重阳节登高宴饮的欢乐。唐孟浩然《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》诗:“共美重阳节,俱怀落帽欢。”

  • 死灰屡遭溺

    源见“死灰复燃”。喻失势者一再受打击或挫折。李详《赠南清河王寿萱》诗:“死灰安国屡遭溺,斗极赵壹怜新收。”

  • 知止

    懂得应适可而止,不作过分的要求。《老子》第四十四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【词语知止】   汉语大词典:知止

  • 禹命子

    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及禹崩,虽授益,益之佐禹日浅,天下未洽。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,曰:‘吾君帝禹之子也。’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,是为夏后帝启。”大禹去世前,曾禅让帝位於益。三年后益让位于禹之子启。后遂用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