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声名狼藉

声名狼藉

又作“声名扫地”。声名:名声。狼藉:杂乱不堪。指名誉很坏。尹壮图(?-1808年),字楚珍,昆明人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进士。授礼部主事(以文牍为主)。累升至内阁学士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尹壮图向清高宗爱新觉罗·弘历(乾隆帝)又上奏说:地方上各总督、巡抚名誉很坏,地方官的作风和法纪都废弃松懈,我经过的地方,体验观察官员贤能或者不好,做买卖的人大多皱着额头出声叹气,各省的风尚习气,大致都是如此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322《尹壮图传》10800页:“壮图复奏:‘各督、抚声名狼藉,吏治废弛。臣经过地方,体察官吏贤否,商民半皆蹙(cù醋,皱)额兴叹。各省风气,大抵皆然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33回:“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,最不见重于官场,目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,实以汪某居首。” 梁启超《上粤督李傅相书》:“见幕府所征集者,类皆声名狼藉,千夫所指之人。”


主谓 声名,名声,名誉。狼藉,狼群垫草而卧,起来时把草踏乱,消灭痕迹。指散乱不成样。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。形容声名极坏的人。语本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唐·司马贞索隐:“言其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。”任光椿《戊戌喋血记》:“只有李鸿章送来的五千两银子,因他在中日战争中丧权辱国,~,国人公愤,所以给他退回去了,未曾接受。”△贬义。用于人物或组织名誉丧尽方面。→身败名裂 遗臭万年 ↔流芳千古声名藉甚。也作“声名狼籍”。


解释声名:名声。狼藉:乱七八糟,不可收拾的样子。形容行为不检点,名声极差。

出处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此四君者,皆为大失,而天下非之,以其君为不明,以是籍于诸侯。”

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亡后,在赵高和李斯的谋划下,废除原定的继承人扶苏,而由胡亥继位。秦二世一上台,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,命令公子扶苏,大将蒙恬、蒙毅兄弟自尽。蒙氏兄弟不相信,请求申诉。胡亥派人对蒙毅说:“先主始皇帝想确立太子,你却加以非难,以至于罪过牵连到你的宗族。朕不忍心,仅赐你一人自杀,也是很幸运的事了。你应当考虑一下。”蒙毅说:“我跟随先主多年,非常了解先主的心思。先主选立太子,我哪里进谏过什么话?希望你们认真调查,让我死于实情。过去秦穆公杀死三位良臣给他殉葬,百里奚无罪却强加给他罪名,所以秦穆公的谥号是‘缪’。昭襄王杀了白起,楚平王杀了伍奢,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。这四位君主,都犯了大过失,天下都非议他们,认为他们不够贤明,因此在各国名声极差。希望你们以此为鉴,认真审查。”蒙氏兄弟都据理力争,使者虽然知道其中的隐情,但在胡亥的命令下,最终还是将其杀死。

近义臭名昭著

反义德高望重

例句

他因为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而弄得声名狼藉。


【词语声名狼藉】  成语:声名狼藉汉语词典:声名狼藉

猜你喜欢

  • 悲获麟

    同“悲麟”。晋刘琨《重赠卢谌》诗:“宣尼悲获麟,西狩涕孔丘。”

  • 墙东窥宋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心爱慕。《醒世恒言.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岂有墙东窥宋,却同月下追韩。”

  • 带砺

    同“河山带砺”。《晋书.汝南王亮等传序》:“汉祖勃兴,爰革斯弊,于是分王子弟,列建功臣,锡之山川,誓以带砺。”【词语带砺】   汉语大词典:带砺

  • 口如悬河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王太尉云:‘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’”后因以“口如悬河”形容人能言善辩,滔滔不绝。《警世通言.钝秀才一朝交泰》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见“口若悬

  • 京兆平反

    《汉书.雋不疑传》:“雋不疑字曼倩,勃海人也。为京兆尹,京师吏民敬其威信,每行县录囚徒还,其母辄问不疑:‘有所平反,活几何人?’即不疑多有所平反,母喜笑,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;或亡(无)所出,毋怒,为之

  • 江夏黄童

    《东观汉记.黄香传》载:黄香,江夏 安陆人,“年十二博览传记,家业虚贫,衣食不赡。舅龙乡侯为作衣被,不受,帝赐香《淮南》、《孟子》各一通,诏令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,谓诸王曰:‘此日下无双,江夏黄童也……

  • 仙人氅

    源见“王恭鹤氅”。指鹤氅,美称用毛羽制成的外套。泛指高雅的衣着。清李渔《闻过楼》一回:“到这时候,真个是富贵逼人来,脱去楚囚冠,披却仙人氅。”

  • 隐居放言

    避世隐居,任意高谈阔论。《论语.微子》:“谓虞仲、夷逸,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”身中清:指他们的行为符合廉洁之道。废中权:指他们处在乱世则自己废弃免祸,符合权变之道。

  • 丘壑心

    同“丘壑之念”。宋晁冲之《东阳山人僻居》诗:“平生丘壑心,水竹不满眼。”

  • 却之不恭

    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却之却之为不恭,何哉?”谓拒绝邀请或馈赠是对别人不恭敬。后“却之不恭”多用为接受邀请或馈赠的客套话。《金瓶梅词话》三九回:“小道蒙老爹错爱,迭受重礼,却之不恭,受之有愧。”主谓 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