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天未丧斯文

天未丧斯文

文:指周代文化礼乐制度。此典指孔子说:上天并不要毁灭这种周代文化礼乐制度。后以此典感叹文人遭遇困境;或伤感文人之死。孔子要去陈国(都宛丘,今河南淮阳县),经过卫国匡(今河南长垣县西南)地,由孔子弟子颜刻驾驶大车,颜刻用赶车鞭子指着说:“过去我来这个地方,是从这个缺口进去。”匡人听说,以为是鲁国(都曲阜,今山东曲阜)阳虎(也叫阳货。春秋后期鲁国季氏家臣,挟持季桓子,掌握国政,权势极大)。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,匡人因而围困孔子。孔子形状很像阳虎,因此包围孔子五天。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,弟子们都恐慌起来。孔子说:“周文王已经死去,周代文化礼乐制度就不在这里存在吗?上天要是毁灭这种文化礼乐制度,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来承担维护这种文化礼乐制度之责任。上天并不要毁灭这种文化礼乐制度,匡人又能对我们怎么样呢?”此典又作“其如予何”、“天岂丧斯文”、“斯文天已丧”、“丧斯文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47《孔子世家》1919页:“将适陈,过匡,颜刻为仆(驾车人),以其策(马鞭)指之曰:‘昔吾入此,由彼缺也。’匡人闻之,以为鲁之阳虎。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”“匡人拘孔子益急,弟子惧。孔子曰:‘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(这里,指孔子自己)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。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积毁销金,沉忧作歌,天未丧文,其如予何!” 宋·陈师道《胡士彦挽词》之一:“吾犹识此老,天岂丧斯文。” 宋·汪元量《浮丘道人招魂歌》之九:“惜哉斯文天已丧,我作哀章泪凄怆。” 元·刘秉忠《木兰花慢·混一后赋》:“龙蛇一屈一还伸,未信丧斯文。”


【典源】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畏于匡,曰:‘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 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; 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’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 (孔子) 将适陈,过匡,颜刻为仆,以其策指之曰:‘昔吾入此,由彼缺也。’匡人闻之,以为鲁之阳虎。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……匡人拘孔子益急,弟子惧。孔子曰:‘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 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。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’”

【今译】孔子离开卫国,准备到陈国去,经过匡城,颜刻为仆人; 用马鞭指着说:“过去我进这城,就是从那个城缺口进去的。”匡人听见,认为是鲁国的阳虎 (货) 又来了,阳虎曾攻伐掠杀过匡城,匡人于是围困住孔子一行。因为孔子状貌很像阳虎,将他拘禁五天。后匡人囚禁孔子更紧,弟子们害怕。孔子说:“文王已死,文化不在我这里吗? 天如果要消灭这一文化,那后死的我也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。天如果不想消灭这一文化,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叹文人遭受困厄; 或哀伤文人之死。

【典形】其如予何、丧斯文、斯文天已丧、天岂丧斯文、天未丧文。

【示例】

〔其如予何〕 唐·李白 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积毁销金,沉忧作歌,天未丧文,其如予何!”

〔丧斯文〕 元·刘秉忠《木兰花慢·混一后赋》:“龙蛇一屈一还神,未信丧斯文。”

〔斯文天已丧〕 宋·汪元量《浮丘道人招魂歌》之九:“惜哉斯文天已丧,我作哀章泪凄怆。”

〔天岂丧斯文〕 宋·陈师道《胡士彦挽词》之一:“吾犹识此老,天岂丧斯文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凫鹥不足鹤有余

    同“凫胫鹤膝”。宋苏辙《次韵子瞻游孤山》诗:“凫鹥不足鹤有余,一俯一仰戚与蘧。”

  • 十六天魔舞

    天魔:佛教语,又名天子魔。指深著世间乐,又憎嫉一切贤圣涅槃道法者。舞:舞蹈。此典谓元顺帝怠于朝政,崇信藏传佛教,命16名宫女装扮天魔舞蹈以行乐。元顺帝(1320-1370年),名妥欢贴睦尔,明宗和世子

  • 幕宾

    源见“入幕宾”。指官府参谋顾问人员。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.迁善》:“判官是幕宾,使主无受拜之礼。”【词语幕宾】   汉语大词典:幕宾

  • 秋扇见捐

    汉.班婕妤《怨歌行》:“新裂齐纨素,皎洁如霜雪。裁成合欢扇,团圆似明月。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,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。弃捐箧笥中,恩情中道绝。”汉.班婕妤因失宠而咏《怨歌行》,诗中以“合欢扇”时过境

  • 燎麻照读

    唐.李延寿《南史.刘峻传》:“峻,字孝标,居贫不自立,与母并出家为尼僧,既而还俗。峻好学,寄人庑(wǔ堂周的廊屋)下,自课读书。常燎麻炬,从夕达旦。时或昏睡,爇(ruò燃烧)其须发,及觉复读,其精力如

  • 悲邻笛

    源见“山阳笛”。指哀念亡友。唐白居易《闻乐感邻》诗:“尚书宅畔悲邻笛,廷尉门前叹雀罗。”【词语悲邻笛】   汉语大词典:悲邻笛

  • 倚楹之戚

    源见“漆室忧葵”。谓女子担忧国事。《后汉书.卢植传》:“植闻嫠有不恤纬之事,漆室有倚楹之戚,忧深思远,君子之情。”

  • 指鹿

    同“指鹿为马”。唐贺兰进明《古意》诗之一:“秦庭初指鹿,群盗满山东。”宋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内重之弊,必有奸臣指鹿之患。”【词语指鹿】   汉语大词典:指鹿

  • 猕猴骑土牛

    比喻晋升缓慢。州泰,三国时人,以才识为司马懿所重。时州泰因父、母、祖父相继去世,居丧九年。司马懿一直虚缺相待,居丧期满仅三十六天,即授新城太守,并为他举行宴会。席间让尚书钟繇开他的玩笑说:“你脱下褐衣

  • 掎角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昔(晋)文公与秦伐郑,秦人窃与郑盟,而舍戍焉,于是乎有崤之师。晋御其上,戎人亢其下,秦师不复,我诸戎实然。譬如捕鹿,晋人角之,诸戎掎之,与晋踣之。”崤,音yáo,山名,在河南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