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失真

失真

指左丘明恐怕失去《春秋》之真实内容,而写成了《左氏春秋》。左丘明,一说复姓左丘,名明;一说单姓左,名丘明。春秋时鲁国人,曾任鲁太史(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史事、天文历法、祭祀等),双目失明,相传他著有《国语》一书,记载春秋时期之各国史。孔子为了阐明帝王之道,曾干求过七十多个国君,但都没有受到信用。孔子因此往西去观览周室的图籍,论列历史的记录和旧日的传闻,从鲁国(春秋鲁国故地指今山东泰山以南汶、泗、沐、沂水流域)的史记出发而编成《春秋》,上起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,下到鲁哀公获麟之年(前481年)。他简约史籍文辞,删去繁琐重复之处,以制定义理与法度,从而使得王道完备,人事通彻。孔子的七十多个弟子接受了他亲口传授的意旨,因为其中有批评、规劝、褒扬、隐讳、贬抑、损伤的文辞,不可以在书面上表现出来。鲁国有才德的左丘明担心孔子的弟子们各自坚持不同的思想和理论,各持己见,而失去《春秋》的真实内容,因此他按照孔子编的史记,详细地记述自己的见解,写成了《左氏春秋》。后以此典比喻失去本意,或指失去真实内容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4《十二诸侯年表》509、510页:“孔子明王道,干七十余君(孔子周游不及十国,“干七十余君”是夸张说),莫能用,故西观周室,论史记旧闻,兴于鲁而次《春秋》,上记隐,下至哀之获麟,约其辞文,去其烦重,以制义法,王道备,人事浃(jiā家,通透)。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旨,为有所刺、讥(规劝)、褒、讳、挹(yì益,通“抑”)、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。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,各安其意,失其真,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,成《左氏春秋》(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据《春秋》所编之编年史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“充好论说,始若诡异,终有理实。以为俗儒守文,多失其真,乃闭门潜思,绝庆吊之礼,户牖墙壁各置刀笔,箸《论衡》85篇,20余万言,释物类同异,正时俗嫌疑。” 唐·李白《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》:“朴散不尚古,时讹皆失真。” 唐·李甫《李潮八分小篆歌》:“峄山之碑野火焚,枣水传刻肥失真。”


【词语失真】   汉语词典:失真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傅岩

    同“梦说”。五代和凝《宫词百首》之十:“帐前宫女低声道,立人还应梦傅岩。”【词语梦傅岩】   汉语大词典:梦傅岩

  • 佩衿

    源见“青衿”。借指学子,士子。宋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置我佩衿于城阙,虽区处之未遑,藉卿弹压于京师,实观瞻之攸系。”【词语佩衿】   汉语大词典:佩衿

  • 望铜台

    《文选》卷六十晋.陆士衡(机)《吊魏武帝文序》:“见魏武帝《遗令》……又曰:‘吾婕妤妓人,皆铸铜爵台。于台堂上,施八尺床繐帐,朝晡上脯糒之属,月朝十五,辄向帐作妓。汝等时时登铜爵台,望吾西陵墓田。’”

  • 寒潮泣子胥

    源见“伍胥潮”。表现伍子胥忠心忧国的悲愤之情。清王士禛《姑苏怀古》诗之三:“伤心更有南阳宰,不独寒潮泣子胥。”

  • 摸金校尉

    《文选.陈琳〈为袁绍檄豫州〉》:“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、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李周翰注:“言操置发丘中郎、摸金校尉之官,所过皆破坏冢墓,以取金宝,而露其骸骨也。”因以“摸金校尉”为诋毁曹操之典

  • 独学孤陋

    独自学习,不能问疑,则学识必然有限。《礼记.学记》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其他 独自一人学习,则孤陋寡闻。形容见识不多。语本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[例]学问要互相切磋提

  • 知德者鲜

    鲜( ㄒㄧㄢˇ xiǎn ):少。 懂得德性的人不多。 后多用以慨叹通人之少见。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由,知德者鲜矣。’”汉.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唯子颇识旧典,又徒驰骋乎末流,温故知新已

  • 上书金马

    参见“东方三千牍。”

  • 骏骨牵盐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喻才华遭到抑制。唐陆龟蒙《记事》诗:“骏骨正牵盐,《玄》文终覆酱。”清 袁梅《与汪可舟书》:“悠悠人世,本少知音,骏骨牵盐,《玄》文覆酱……丈人之所以没没人间,含光隐耀者,身列布衣,

  • 锁谏

    源见“锁树”。谓尽忠进谏。元夏文彦《图绘宝鉴.唐》:“常粲善画人物……有伏羲画卦、神农播种、陈元达锁谏等图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.人部三》:“元达锁谏,葛洪移居,如此题目,今人却不肯画,而古人为之。”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