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如坐针毡

如坐针毡

象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。形容坐立不安,心神不宁。典出晋杜锡之事迹。杜锡字世瑕,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人,杜预之子,少有盛名,累迁太子中舍人。赵王伦篡位时,以之为治书御史,晋惠帝司马衷复位,迁吏部郎、尚书左丞。他性格刚烈忠直,在任太子中舍人时屡次劝谏愍怀太子司马炽,言辞恺切,太子不仅不听,还很厌恶他,把针放在杜锡常坐的毡子上,结果刺得他流血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1033页《杜锡传》卷34:“屡谏愍怀太子,言辞恳切,太子患之。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,刺之流血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3回:“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,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,小弟闻得如坐针毡,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,不知曾到也不?”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一:“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,如坐针毡,一闻得退衙,便迎住问个消息。”


述宾 好像坐在插了针的垫子上。比喻心神不宁,坐立不安。语本《晋书·杜锡传》:“性亮直忠烈,屡谏愍怀太子,言辞恳切,太子患之。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,刺之流血。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在下夹在两档子当中,左右不敢得罪,前后不敢错步,白日~,黑夜祸福难测……”△多用于描写提心吊胆。→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如芒在背 ↔泰然自若 谈笑自若 安之若素 若无其事。也作“日坐针毡”。


解释针毡:里面放有钢针的毡垫。比喻心神不定,坐立不安。

出处晋书·杜锡传》:“性亮直忠烈,屡谏愍怀太子,言辞恳切,太子患之。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,刺之流血。”

杜锡是西晋时期的大臣,年少时就很有名望。最初作长沙王司马乂的文学(官名,相当于教官、老师),后来当了愍怀太子身边传宣诏命、以备顾问的中书舍人。愍怀太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,很得爷爷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,父亲司马衷继位后,皇后贾南风因为愍怀太子不是自己亲生,就想破坏他继位的资格。贾后故意唆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,任其变得学业荒疏,性格顽戾,浪荡不羁。杜锡性情耿直忠烈,多次劝谏愍怀太子,言辞恳切,以至于太子见到他都发愁。后来,太子就在杜锡常坐之处的毡垫中放上了钢针,把杜锡扎出了血。太子不学无术,他模仿屠夫外公在宫中卖肉,又在宫中设立市场,销售菜蔬鸡鸭米面等杂货,从中渔利。贾后在时机成熟后,派人将愍怀太子骗入宫中灌醉,让他抄写下贾后自己拟就的谋反文告。司马衷看到文告,勃然大怒,废掉了愍怀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的资格,驱逐到许昌居住。第二年,贾后又派人到许昌杀死了愍怀太子。

近义坐立不安

反义安闲自在

例句

他一会儿望望电话机,一会儿望望门,魂不守舍,如坐针毡。


【词语如坐针毡】  成语:如坐针毡汉语词典:如坐针毡

猜你喜欢

  • 璧碎

    源见“完璧归赵”。喻美人的死亡。《剪灯馀话.凤尾草记》:“生闻女死,托以省姑,走吊焉。至则珠沉璧碎,玉殒花飞,将入木矣。”【词语璧碎】   汉语大词典:璧碎

  • 丰上兑下

    《晏子春秋.谏上二一》:“伊尹黑而短,蓬而髯,丰上兑下,偻身而下声。”兑,通“锐”,音锐。后因以“丰上兑下”指人面部上宽广而下瘦削。旧时多形容贵相。《法苑珠林》一二〇:“〔太宗文皇帝〕河目海口之异,丰

  • 秦楼凤箫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本指传说中秦弄玉在秦楼上所吹之箫。后用为箫的美称。宋徐积《李太白杂言》诗:“吞汉武之金茎沆瀣,吹弄玉之秦楼凤箫。”

  • 狗监推才

    同“狗监揄扬”。清赵执信《读司马相如传》诗:“公孙阁外几人窥,狗监推才天子知。”【词语狗监推才】   汉语大词典:狗监推才

  • 被褐怀宝

    同“被褐怀玉”。《后汉书.郎?传》:“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,耽道乐术,清亮自然,被褐怀宝,含味经籍。”见“被褐怀玉”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耽道乐术,清亮自然,~,含味经籍。”【词语被褐怀宝】  成

  • 槀街

    槀(gǎo搞)街:汉朝首都长安街名,在长安城南门内,国内各族君长或使节下榻的宾馆就建在这条街上。又写作“稾街”、“藁街”。西汉时匈奴郅支单于与汉朝对立。西汉大臣甘延寿和陈汤上疏说:“郅支单于对百姓惨毒

  • 黑貂裘敝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多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。黑貂,紫貂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维扬作》词:“算这边赢得,黑貂裘敝;那边输了,翡翠衾寒。”

  • 由瑟

    《论语.先进》:“子曰:‘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?’门人不敬子路。子曰:‘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’”孔子的学生仲由(子路是其字),一次在孔子门前弹瑟,老师认为他的音调有杀伐的猛厉气质,由此看出欠中和雍容

  • 腰围月减

    源见“沈约瘦”。形容日见消瘦。清赵翼《钱竹初挽诗》:“腰围月减频量带,目疾宵昏只掩关。”

  • 小人不乐成人之美

    见〔小人好议论,不乐成人之美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