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始终不渝

始终不渝

渝:改变。自始至终没有改变。形容意志坚定。陆纳,字祖言,吴郡吴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东晋士族。少有清操,超凡脱俗,州举为秀才,累迁黄门侍郎、尚书吏部郎,出为吴兴太守。后以爱子长生有疾,解官归乡,不久爱子病转好,回朝任职,迁尚书仆射。陆纳为人简朴,出为太守之时,辞别桓温,问他能饮多少酒,吃多少肉。桓温说只能喝三升酒,吃十块肉。陆纳说自己只能喝二升酒,肉也吃不多。后数日,陆纳邀桓温作客,王坦之、刁彝也在座,却只备了一斗酒,一片鹿肉。众人都觉得惊奇。陆纳慢声说道:“桓温近来说只能喝三升,我只能喝两升,今备下一斗酒,是想使之滴酒不剩啊。”众人听了都很高兴,尽欢而散。一次谢安想拜访陆纳,而他却不做准备。其侄儿陆俶不敢问,只好暗中备下盛馔。谢安来后,陆纳以茶果相待,陆俶便摆上精美的食物招待谢安。事后,陆纳大怒,打了陆俶四十板子。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,他为人谨慎、勤俭,从始至终也没有改变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7《陆纳传》2027页:“(陆纳)恪勤贞固,始终不渝。”

【例句】:

旧唐书·姚传》:“卿早荷朝恩,委任斯重,居中作相,弘益已多;防边训兵,心力俱尽。岁寒无改,始终不渝。” 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调吏部》:“要之太保清约忠慎,始终不渝。逢时不振,未展所抱,天乎何尤。”


偏正 渝,改变、违背。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。语出《晋书·陆纳传》:“恪勤贞固,始终不渝。”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:“唯以地方秩序为主,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,~。”※渝,不读作yù。△褒义。多用于为人处事方面。→矢志不渝 始终如一 ↔有始无终 反复无常 虎头蛇尾。也作“始终不易”、“终始不渝”。


【词语始终不渝】  成语:始终不渝汉语词典:始终不渝

猜你喜欢

  • 爱才若渴

    爱才:爱慕贤才。若渴:好像口渴想喝水一样。指爱慕贤才,像口渴想喝水一样。王时敏(1591-1680年),字逊之,号烟客,又号西庐老人,太仓(今江苏太仓县)人。明崇祯初年,因祖父王锡爵曾为明万历时大学士

  • 伤哉贫也

    贫穷真使人伤心啊。 古人哀叹贫困之语。语出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伤哉贫也,生无以为葬,死无以为礼也!’”明.宋应星《天工开物.序》:“年来著书一种,名曰《天工开物卷》,伤哉贫也!”清.李渔《

  • 便腹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宋苏轼《宝山昼睡》诗:“七尺顽躯走世尘,十围便腹贮天真。”【词语便腹】   汉语大词典:便腹

  • 争名者于朝,争利者于市

    朝( ㄔㄠˊ cháo ):朝廷。泛指官场。市:市场。 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,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。 表示争名逐利要认定场所。语出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臣闻争名者于朝,争利者于市。今三川、周室,天下

  • 市虎

    源见“三人成虎”。谓流言惑众,以假乱真。汉王充《论衡.累害》:“夫如是市虎之讹,投杼之误不足怪,则玉变为石、珠化为砾不足诡也。”宋陆游《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》诗:“怨谤相乘真市虎,技能已尽似黔驴。”

  • 胶船

    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.周》:“昭王在位五十一年,以德衰南征,及济于汉,楚人恶之,乃以胶船进王。王御船至中流,胶液船解,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。”后以“胶船”比喻无济于事或处境危殆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

  • 鼎成龙去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指帝王去世。宋刘克庄《水龙吟》词:“已被昭阳人妒,更那堪、鼎成龙去。”并列 指帝王逝世。语本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君

  • 过蓝

    源见“青出于蓝”。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。清阮元《小沧浪笔谈》卷二:“小松为丁敬身先生高弟,篆隶铁笔,实有过蓝之誉。”【词语过蓝】   汉语大词典:过蓝

  • 芜蒌豆粥

    同“滹沱麦饭”。清黄遵宪《三用前韵》:“芜蒌豆粥艰辛处,应忆东朝乐未央。”芜蒌,即无蒌亭。

  • 来思

    《诗.小雅.采薇》:“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又《出车》:“今我来思,雨雪载涂。”朱熹集传:“《采薇》之所谓来,戍毕时也。此诗之所谓来,归而在道时也。”高亨注:“思,语气词。”后以“来思”表示回来、归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