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孤陋寡闻

孤陋寡闻

学识浅薄,见闻不广。古人通过教育实践,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问题已经发生,再去禁止,就会发生抵触,不容易接受。超过了年龄再去学习,费力大而又不易成功。杂乱无章地进行教育,而不循序渐进,教学就不会搞好。自己单独学习而没有师友一起切磋,就会学识浅薄,见闻不广。同坏朋友交往,就会违背师长教导。讲不正经的话,就会荒废学业。这六条,是教育方法上失败的教训。

【出典】:

礼记·学记》:“发然后禁,则扦(gàn)格而不胜;时过然后学,则勤苦而难成;杂施而不孙,则坏乱而不修;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;燕朋逆其师;燕僻废其学。此六者,教之所由废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贫乏无以远寻师友,孤陋寡闻,明浅思短,大义多所不通。” 唐·浩虚舟《解议围赋》:“故得学海长清,言仇不起,百家咸凑其轨辙,六籍各分其疆理。是使孤陋寡闻之徒,永愿伏膺而已。”


并列 学识很浅,见闻很少。语本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寡闻。”卧龙生《玉剑香车》:“小弟~,哪里知道这些事,但不知那‘剑消魔灾’是什么出身?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学识见地。也作自谦词。→管窥筐举 寡见少闻 寡见鲜闻 浅见寡闻 浅见寡识 浅见薄识 才疏学浅 ↔博古通今 见多识广 真知灼见学贯中西 独得之见。也作“固陋寡闻”。


【词语孤陋寡闻】  成语:孤陋寡闻汉语词典:孤陋寡闻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里一曲

    《初学记》卷六引《河图》载:古传黄河源出昆仑山,河水九曲,一曲千里,流入渤海。《公羊传.文公十二年》:“曷为以水地?河曲疏矣,河千里而一曲也。”后借喻举止随便,不拘小节。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

  • 孝妇冤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贵德》:“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,东海下邳人也。其父号曰于公,为县狱吏决曹掾。决狱平法,未尝有所冤。郡中离(通罹)文法者,于公所决,皆不敢隐情。东海郡中,为于公生立祠命,曰:‘于公祠’。东

  • 文孙

    源见“文子文孙”。对他人之孙的美称。清潘祖荫《〈炳烛编〉序》:“赖有文孙间关危难,保此遗书。”清赵翼《题肃本淳化帖》诗:“文孙雅意惠来学,妙选宾友相切磋。”【词语文孙】   汉语大词典:文孙

  • 拾芥

    同“拾地芥”。唐柳宗元《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》:“事同拾芥,力易摧枯。”【词语拾芥】   汉语大词典:拾芥

  • 鵩鸟赋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三汉.贾谊《鵩鸟赋序》:“谊为长沙王傅,三年,有鵩鸟飞入谊舍,止于坐隅。鵩似鸮,不祥鸟也。谊既已谪居长沙,长沙卑湿,谊自伤悼,以为寿不得长,乃为赋以自广。”西汉文士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,有

  • 成市虎

    源见“三人成虎”。谓谣言惑众。元耶律楚材《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》:“予不辨则成市虎矣。不独成市虎,抑恐崔浩、李德裕之徒,一唱一和,撼摇佛教,为患不浅。”

  • 一馈七起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十一引《鬻子》:“禹投一馈而七起,曰:‘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,恐其留吾门也。’是以四海之士皆至。”《淮南子.汜论训》:“禹之时以五音听治,置鞀以待四方之士……当此之时,一馈而十起,一沐

  • 弊履

    同“弊屦”。《魏书.孝静帝纪》:“古人念遗簪弊履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”

  • 破悬虱

    同“精贯虱心”。明高启《青丘子歌》:“微如破悬虱,壮若屠长鲸。”

  • 樊姬之德

    汉.刘向《列女传》二“楚庄樊姬”:“樊姬,楚庄王之夫人也。庄王即位,好狩猎。樊姬谏不止,乃不食禽兽之肉。王改过,勤于政事……颂曰:樊姬谦让,靡有妒嫉,荐进美人,与己同属;非刺虞丘,蔽贤之路。楚庄用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