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宣室前席

宣室前席

宣室:未央宫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长安故城内西南)正室。前席:人在坐席上渐渐前移。此典指汉文帝在未央宫宣室内听贾谊陈述,听得入神,在坐席上渐渐前移靠近。后以此典比喻君王不重视人才;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;也比喻受君王召见。贾谊(前200年——前168年)。洛阳(今河南洛阳东)人。十八岁时即以文才出名,二十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,一年后升太中大夫(掌议论,备顾问),因好议论国家大事,被大臣周勃等排挤,贬为长沙王(辖地在今湖南)太傅(辅弼国君之官)。一年多以后,贾谊被召回长安(今陕西西安)朝见汉文帝。汉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之降福,坐在未央宫宣室里面接见贾谊。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,就向贾谊询问鬼神本源。贾谊因而详细说明这里面道理。一直谈到深夜,汉文帝听得入神,在坐席上渐渐靠近。接见完以后,汉文帝说:“我许久没有见到贾谊,自以为超过他,现在看起来,还比不上他啊。”此典又作“前席”、“入宣室”、“征贾生”、“宣室召”、“问鬼神”、“宣室鬼神”、“召贾生”、“问苍生”、“贾室前席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4《屈原贾生列传》2502、2503页:“后岁余,贾生征见。孝文帝方受釐(xǐ喜,通“禧”,福,祭祀后,虔诚接受神之降福),坐宣室。上因感鬼神事,而问鬼神之本。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。至夜半,文帝前席。既罢,曰:‘吾久不见贾生,自以为过之,今不及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王维《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》:“一见天子,必为之前席;三说大臣,必之解印。” 唐·李白《放后遇恩不沾》:“何时入宣室,更问洛阳才?” 李白《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》:“思亲遂行,流涕惜别。今圣朝已舍季布,当征贾生。” 唐·杜甫《过故斛斯校书庄》:“竟无宣室召,徒有茂陵求。” 宋·顾嗣立《贾傅故宅》:“洪炉久已为铜炭,宣室何劳问鬼神。” 明·杨慎《春兴》:“宣室鬼神思贾谊,中原将帅用廉颇。” 明·陈子龙《送钱大鹤还吴阊》:“五湖纵与家山近,宣室还劳召贾生。” 清·吴伟业《送曹秋岳以少司农任广东》:“此去好看宣室召,汉皇前席问苍生。” 清·符兆纶《满江红·秋感》:“虚说贾生前席召,可怜祖逖先鞭著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:“后岁余,贾生征见。孝文帝方受厘,坐宣室。上因感鬼神事,而问鬼神之本。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。至夜半,文帝前席。既罢,曰:‘吾久不见贾生,自以为过之,今不及也。’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贾谊为汉代有名才子,政治上亦很有抱负,后受权臣排挤,出为长沙王太傅。过一年多,贾生受召见,文帝正坐宣室接受祭肉致福。文帝由此联想到鬼神事,就问贾鬼神的本源。贾为他细谈鬼神的由来变化等,一直谈到半夜,文帝听得入神,不觉将身子靠近贾谊。事后,他说:“我久未见到贾生,自以为超过了他,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君王不关心政事,不重视人才; 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; 亦用于表示受君王召见等。

【典形】 贾生前席、前席、入宣室、问苍生、问鬼神、宣室鬼神、宣室召、召贾生、征贾生、虚前席、前席惊虚辱、记贾生、宣室征还、宣室问、前席夜、宣室对、夜半前席。

【示例】

〔贾生前席〕 清·符兆纶《满江红·秋感》:“虚说贾生前席召,可怜祖逖先鞭著。”

〔前席〕 唐·王维《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》:“一见天子,必为之前席; 三说大臣,必为之解印。”

〔入宣室〕 唐·李白《放后遇恩不沾》:“何时入宣室,更问洛阳才?”

〔问苍生〕 清·吴伟业《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》:“此去好看宣室召,汉皇前席问苍生。”

〔问鬼神〕 宋·顾嗣立 《贾傅故宅》:“洪炉久已为铜炭,宣室何劳问鬼神。”

〔宣室鬼神〕 明·杨慎《春兴》:“宣室鬼神思贾谊,中原将帅用廉颇。”

〔宣室召〕 唐·杜甫《过故斛斯校书庄》:“竟无宣室召,徒有茂陵求。”

〔召贾生〕 明·陈子龙《送钱大鹤还吴阊》:“五湖纵与家山近,宣室还劳召贾生。”

〔征贾生〕 唐·李白《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》:“思亲遂行,流涕惜别。今圣朝已舍季布,当征贾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蜩鷽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蝉与鷽鸠。比喻识浅志小之人。亦用为自谦之辞。宋陈造《山居诗》:“此心安稳处,蜩,鷽傲鹍鹏。”宋黄铢《送仲晦》诗:“冥鸿聿高举,蜩鷽何由追?”【词语蜩鷽】   汉语大词典:蜩鷽

  • 察见渊中鱼不祥

    比喻君主不应当尽见臣下的隐私。《史记.吴王濞列传》:“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。”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此语见《韩子》及《文子》。韦昭曰:‘知臣下阴私,使忧患生变为不祥,故当赦宥使自新也。’”

  • 梧榎

    同“梧槚”。榎,同“槚”。宋曾巩《送程公辟使江西》诗:“云裘数曲秀兰蕙,凤盖相摩擢梧榎。”【词语梧榎】   汉语大词典:梧榎

  • 识微见幾

    同“识微”。《宋史.常安民传》:“惟识微见幾之士,然后能逆知其渐。”

  • 天降玉棺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五六“礼仪部”“葬送”引《风俗通》曰:“王乔为叶令,天下一玉棺于厅事前,令臣吏试入,不动摇。乔曰:‘天帝独欲召我。’沐浴服饰寝其中,盖便立覆之。宿昔葬于城东,土自成坟。其夕,县中牛皆流

  • 师郭隗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指帝王招揽贤士。清查容《赠别少典》诗:“岂为燕台师郭隗,一时客去感飘零。”

  • 漂母拯饥

    同“漂母饭”。明 邵璨《香囊记.酬恩》:“漂母拯饥,曾以千金之报;翳桑饿士,犹怀箪食之恩。”

  • 剡川回棹

    同“剡曲兴尽”。清毛奇龄《题石城蒋生西郊泛雪卷子》诗:“我亦剡川回棹者,今来同作图画看。”

  • 枯蒲

    源见“知名自谢公”。指蒲扇。引申泛指微贱之物。明刘基《题安石蒲葵图》诗:“东山导骑出岩阿,能使枯蒲贵绮罗。”【词语枯蒲】   汉语大词典:枯蒲

  • 松菊荒

    同“松荒三径”。宋陆游《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》诗:“万钟会作梦幻过,三径空叹松菊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