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尽信书不如无书

尽信书不如无书

孟子.尽心下》:“孟子曰:‘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吾于《武成》(《武成》是《尚书》中《周书》的篇名。《尚书》又称《书经》或《书》。《尚书》相传为记载虞、夏、商、周四代典章文献的汇编,其中《秦誓》至《秦誓》三十二篇称为《周书》)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仁人无敌于天下;以至仁伐至不仁,而何其血之漂杵也!’”

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完全信书,还不如没有书,书籍中的思想内容不一定全是正确的,如果不加分析地一概全信,那就会上当,以至自己也免不了发生谬误。孟子接着举例说,他对于《周书.武成》这篇文字,只不过取其两三页可靠而合理的东西罢了。至于说到武王伐纣时“血流漂杵”的记载,孟子是不以为然的。他认为,既然武王是以有道伐无道,怎么会杀那么多的人呢?

孟子不迷信书的意见本来是正确的,但是他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,却把《武成》的意思给误解了。其本来的意思是说,纣王的部下因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,并不是说武王杀人过多。孟子为了宣扬“仁者无敌于天下”这一点,竟至发生了一点误会。何况说即使是正义的战争,双方作战也免不了巨大的牺牲呢!

后因以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用为泛指不要迷信、拘泥于书本的典故。

清.王夫之《读通鉴论.汉章帝》:“有虞氏五载一巡守,岁不给于道途,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。”


主谓如完全相信依赖《书经》还不如没有《书经》。比喻不要过分迷信、拘守于书本条条框框。语本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”宋·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呜呼,~。”△多用于写人做学问,办事情不要拘泥于书本。→活学活用 ↔食古不化


【词语尽信书不如无书】  成语:尽信书不如无书汉语词典:尽信书不如无书

猜你喜欢

  • 丞相扫门人

    源见“相门洒扫”。指求谒权贵的人。唐刘禹锡《酬淮南牛相公述旧》诗:“初见相如成赋日,寻为丞相扫门人。”

  • 扑满赠

    旧题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五:“公孙宏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所推尚为贤良,国人邹长倩……赠以……扑满一枚,书题遗之曰:‘……扑满者,以土为器,以蓄钱具,其有入窍而无出窍,满则扑之。土,麤(cū不精,通“粗”

  • 问扬雄字

    源见“载酒问奇字”。泛指向大师登门求教。清程先贞《寄顾亭林侨寓济南》诗:“欲问扬雄字,须登李白楼。”

  • 宓妃留枕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谓美女倾心爱才士。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之二:“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。”

  • 私阿

    偏爱。《楚辞.离骚》:“皇天无私阿兮,览民德焉错辅。”【词语私阿】   汉语大词典:私阿

  • 八难

    《汉书.高帝纪上》:“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,汉王刻印,将遣食其立之。以问张良,良发八难。汉王辍饭吐哺,曰:‘竖儒几败乃公事!’令趋销印。”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(张良)曰:‘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,

  • 仪狄作酒

    《战国策.魏策二》:“昔者,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,进之禹。禹饮而甘之,遂疏仪狄,绝旨酒,曰:‘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。’”《吕氏春秋.勿躬》:“仪狄作酒。”据传说,禹时有一个叫仪狄的人,始作美酒。禹饮酒之

  • 无何乡

    同“无何有之乡”。唐岑参《林卧》诗:“惟爱隐几时,独游无何乡。”宋苏舜钦《依韵和胜之暑饮》:“径往无何乡,回觉万事错。”【词语无何乡】  成语:无何乡汉语大词典:无何乡

  • 阳盱息洪

    《淮南子.修务训》:“且夫圣人者,不耻身之贱,而愧道之不行;不忧命之短,而忧百姓之穷。是故禹之为水,以身解(为治水,以身为质而祷)于阳盱之河;汤旱,以身祷于桑山之林(《太平御览》引作“桑林之下”)。圣

  • 结发事师

    幼年就从师学习。《汉书.儒林传》:“结发事师数十年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从结发为童丱即从师学,著其早也。”丱( ㄍㄨㄢˋ guàn 惯):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