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张仪舌在

张仪舌在

同“张仪舌”。清汪懋麟《沁园春.赠次功》词:“问张仪舌在,何难定霸;班生笔好,有日封侯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。尝从楚相饮,已而楚相亡壁,门下意张仪,曰:‘仪贫无行,必此盗相君之璧。’共执张仪,掠笞数百,不服, (释) 之。 其妻曰:‘嘻! 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”张仪谓其妻曰:‘视吾舌尚在不?’其妻笑曰:‘舌在也。’仪曰:‘足矣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时张仪师事鬼谷先生,学纵横术,学成游说诸侯。曾在楚国与楚相饮酒,不久楚相丢失玉璧,门下人怀疑张仪,认为他人穷,肯定是他偷的。于是对张仪进行拷打,张仪不服,楚相无法,释放了他。张妻说:“唉! 你如果不读书游说,怎会有此耻辱呢?”张仪对她说:“看看我舌头还有吗?”其妻说有。张仪说:“有舌头在就行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游说干谒帝王; 或形容博取功名的资本。

【典形】 存舌、留舌、三寸犹在、舌存、舌在、我舌问妻孥、吾舌在、仪舌、疑璧、张仪舌、张仪舌在、纵横舌、舌犹存、舌尚存、吾舌犹存、璧非真盗、诬张仪、恒视舌。

【示例】

〔存舌〕 明·唐寅《漫兴》之七:“苏秦扪颊犹存舌,赵壹探囊已没钱。”

〔留舌〕 唐·李白 《赠范金乡》之一:“只应自索漠,留舌示山妻。”

〔三寸犹在〕 唐·王维《关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》:“三寸犹在,乐毅辞燕而未老; 十年在外,信陵归魏而逾尊。”

〔舌存〕 唐·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》:“齿落本是无心人,舌存耻作穷途哭。”

〔舌在〕 明·袁宏道《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》:“舌在即王侯,文成足歌咏。”

〔我舌问妻孥〕 清·计东《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》:“内廷传甲第,我舌问妻孥。”

〔吾舌在〕 唐·张祜《贫居遣怀》:“但令吾舌在,何畏不封侯。”

〔仪舌〕 唐·元稹《献荥阳公诗》:“仪舌忻犹在,舒帷誓不褰。”

〔疑璧〕 唐·骆宾王《狱中书情通简知己》:“绝缣非易辨,疑璧果难裁。”

〔张仪舌〕 唐·李白 《赠崔侍御》:“笑吐张仪舌,愁为庄舄吟。”

〔张仪舌在〕 清·刘献廷《幽居》之七:“学易忘年老此生,张仪舌在悔纵横。”

〔纵横舌〕 宋·苏轼《二公再和亦再答之》:“幸有纵横舌,说剑起慵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定

    源见“响遏行云”。形容歌声高亢美妙,行云为之凝定。唐杜牧《赠沈学士张歌人》诗:“收处远缲烟,孤直縆云定。”

  • 书富五车

    源见“五车书”。形容读书多,学问渊博。元施惠《幽闺记.士女随迁》:“胸中书富五车,笔下句高千古。”见“书读五车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5:“真个胸中~,笔下句高千古。”【词语书富五车】  成语:书富五车汉

  • 欧车茵

    源见“醉吐相茵”。形容烂醉呕吐。欧,通“呕”。清钱谦益《顾炳秀才遗书索饮有醉吐丞相车茵之语作七字句报之》:“已见相公呼后舍,更闻驭吏欧车茵。”

  • 以死继之

    不惜一死来继续干到底。 表示决心很大,不可动摇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九年》:“臣竭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。其济,君之灵也。不济,则以死继之。”清.汪琬《诰赠文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宋公墓志铭》:“外无蚍蜉蚁

  • 葵丘之会

    《左传.僖公九年》:“秋,齐侯盟诸侯于葵丘,曰:‘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’……”春秋时鲁僖公九年,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为盟,谁推为盟主。后因用为诸侯会盟之典。宋.李清照《上枢密韩公、工部尚书

  • 衙官屈宋

    衙官,军府的属官。屈宋,屈原、宋玉。二人均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。以屈原、宋玉为属官。用以比喻文才卓绝,压倒古人。出自唐杜审言之语。杜审言(约645-约708年),字必简,原籍襄阳(今湖北襄阳),迁居

  • 强龙不压地头蛇

    明.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五回:“行者道:‘你也忒不自重了,更不让我远乡之僧。——也罢,这正是‘强龙不压地头蛇’。”强龙,指从外地到来的英雄好汉或强人;地头蛇,指独霸一方的地方恶势力。此语意为:外地的

  • 礼不下庶人

    不要求平民百姓讲究礼仪;意思是他们不配讲礼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。”【词语礼不下庶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礼不下庶人

  • 原思贫

    同“原宪贫”。原宪字子思,亦称原思。清萧诗《答董子绍舒》诗:“于此颇有得,勿谓原思贫。”

  • 一笑置之

    宋陆游《书梦》诗:“一笑俱置之,浮生故多难。”谓轻蔑地一笑,把它搁在一边。表示不予理会。《官场现形记》四六回:“漕台见他如此说法,晓得他牛性发作,也只好一笑置之。”偏正 笑一笑就搁置一边,不予理会。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