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千里送鹅毛”。宋苏轼《扬州以土物寄少游》诗:“且同千里寄鹅毛,何用孜孜饮麋鹿。”【词语千里寄鹅毛】 成语:千里寄鹅毛汉语大词典:千里寄鹅毛
源见“陈宝雄”。指传说中战国陈仓人得怪物道遇的两童子。后用以咏陈仓。唐褚载《陈仓驿》诗:“锦翼花冠安在哉,雄飞雌伏尽尘埃。一双童子应惆怅,不见真人更猎来。”
元剧俗语,犹如说的的确确。“卯”又作“确”“丁”又作“的”。元代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要说个丁一卯二,不许你差三错四。”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我说的丁一确二,你说的巴三览四。”又关汉卿《蝴蝶
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“六十而耳顺”指到了六十岁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了。后以耳顺之年为六十岁的代称。
源见“驽马十驾”。谓才能低而能尽职。清方履篯《与江神笺》:“履篯以朔方鲰士,炎国侨民,学愧通经,行惟驽守。”【词语驽守】 汉语大词典:驽守
汉.贾谊《新书》卷六“春秋”:“孙叔敖之为婴儿也,出游而还,忧而不食。其母问其故,泣而对曰:‘今日吾见两头蛇,恐去死无日矣(这句是说恐怕离死没有几天了)。’其母曰:‘今蛇安在?’曰:‘吾闻见两头蛇者死
南朝宋乐府民歌《读曲歌》:“自从别郎后,卧宿头不举,飞龙落药店,骨出只为汝。”这是以飞龙的骨出,谐人的骨出,比喻人的瘦损。唐代李商隐《垂柳》诗:“旧作琴台凤,今为药店龙。”偏正 飞龙,中药龙骨。药店里
《汉书.贾谊传》:“谊数上疏陈政事,多所欲匡建,其大略曰:‘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,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,难遍以疏举。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,臣独以为未也。’”西汉名士
源见“博浪飞椎”。指张良为替韩国报仇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所用的铁椎。意为抗暴复仇。周亮才《侠士行》:“君不闻秦庭匕首博浪椎,报燕报韩知是谁?”【词语博浪椎】 汉语大词典:博浪椎
见“别有天地”。《金瓶梅》1回:“洞府无穷岁月,壶中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