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折天柱

折天柱

源见“共工触柱”。喻指发生灾难。唐皮日休《太湖诗.游毛公坛》:“唯愁绝地脉,又恐折天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乱者取之

    指攻取乱国。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仲虺有言曰:‘亡者侮之,乱者取之,推亡固存,国之道也。’君其定卫以待时乎!”

  • 是何鸡狗

    源见“董龙鸡狗”。谓指斥奸佞贼子。清黄遵宪《度辽将军歌》:“幺麽鼠子乃敢尔,是何鸡狗何虫豸。”

  • 东面而征西夷怨,南面而征北狄怨

    夷:古代指东方或西南方少数民族。狄: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。 向东方进军,西方国家的百姓不高兴;向南方进军,北方国家的百姓不高兴。 古代形容仁义之师深受四方百姓欢迎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《书》曰

  • 摇手触禁

    喻法令烦琐苛刻,动辄得咎。《汉书.食货志》:“民摇手触禁,不得耕桑,徭役繁剧,而枯旱蝗虫相因。”并列 触,犯;禁,法令。摇一下手便犯法。形容法令苛严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民~,不得耕桑,繇役烦剧。”

  • 湘竹泪染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八:“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。舜崩,二妃啼,以涕挥竹,竹尽斑。”南朝梁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、望帝台。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,尧之二女娥皇、女英追之不及

  • 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

    说的人耐心恳切,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。形容徒费唇舌。语出《诗.大雅.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明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二折:“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,良药苦口,信有之矣。”亦作“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”。廖仲

  • 大礼议

    明世宗朱厚熜(年号嘉靖,1522-1566年在位)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,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。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(yuán元)的尊号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四月,明武宗

  • 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

    原是荀子批判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流派之语,认为他们立论有据,说话有条理,合乎逻辑,但却都是欺骗世人之语。后来渐有褒意,表示讲话、写文章有根据、有道理,即可为人们所理解。他说,当今之世,经过粉饰的邪说奸言,

  • 不贪宝

    同“不贪为宝”。宋苏轼《梦中作寄朱行中》诗:“至今不贪宝,凛然照尘寰。”

  • 大夫材

    同“大夫松”。唐唐扶《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》:“寄怀丞相业,因擢大夫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