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掉书袋

掉书袋

北宋.马令撰《南唐书.彭利用传》:“(利用)对家人稚子、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章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掉书袋。”

“掉书袋”常用以讥讽人卖弄渊博,不看场合,一味引经据典,迂腐不堪的行为。

宋.刘克庄《后村题跋》卷三“跋刘叔安感秋八词”:“近岁放翁、稼轩一扫纤绝,不事斧凿,高则高矣;但时时掉书袋,要是一癖。”这里用“掉书袋”是指责他们用典过多。


述宾 掉,摆动。讽刺人喜欢引用古书词句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。《南唐书·彭利用传》:“利用对家人稚子,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章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自夸方面。


掉书袋”指喜好征引古书以炫耀学识渊博之意,这是一种讽刺语。也指人作诗填词过多使用典故之意,犹言 “獭 ( tǎ) 祭”。

宋·马令 《南唐书·彭利用传》: “对家人稚子,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章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掉书袋。”

这种情形,为什么叫 “掉”书袋呢?

“掉”,有 “摇动”义,如 “尾大不掉”,即谓尾巴粗大了摇摆不动 ( 详该条) 。由摇摆、摆动义引申出有 “摆弄”义, “掉书袋”犹言摆弄书袋,谓引经据典、旁征博引以炫耀学问高深。

“曾经獭祭博奥殚,一篇 《锦瑟》解人难。”獭性贪,常捕鱼陈列水边,如陈物而祭,谓之獭祭。獭祭鱼、掉书袋,实为文人陋习。


【词语掉书袋】  成语:掉书袋汉语词典:掉书袋

猜你喜欢

  • 望门张俭

    源见“望门投止”。借指避难逃亡之人。张光厚《接寂僧书道近况益触吾痛作此寄之》诗:“望门张俭谁留客,疾世灵均莫问天。”

  • 明镜不疲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孝武将讲《孝经》(孝武,指东晋孝武帝司马曜),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(谢公,指谢安。孝武帝讲《孝经》,谢安、谢石等及袁羊、车胤、陆纳、卞耽、王混、袁宏在讲经时,各自有所执事,为了

  • 盘马弯弓

    唐.韩愈《雉带箭》:“原头火烧静兀兀,野雉畏鹰出复没。将军欲以巧伏人,盘马弯弓惜不发。……”诗人以“盘马弯弓”这一特定镜头,突出将军自信、矜持、踌躇满志的神态。后以此喻引而不发之典。宋.敖陶孙《竹间新

  • 勃胥痛哭

    源见“哭秦庭”。指包胥乞求援兵,形容救国之情真切。康有为《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》诗之二:“黎洲乞师曾到此,勃胥痛哭至于今。”

  • 决枋榆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比喻奋起登山游览。清赵翼《茅山纪游》诗之一:“今朝忽兴发,奋决枋榆起。”

  • 月户

    源见“玉斧修月”。神话传说中修月的人家。喻善作文者。元王恽《追挽元遗山先生》诗:“天机翻锦馀官样,月户量工更苦心。”【词语月户】   汉语大词典:月户

  • 以莛撞钟

    莛(tíng停):草茎、草梗。用草茎去敲钟,毫无声响,比喻不能显示出才能。汉代东方朔在《答客难》中说:“正像常言所说:在竹管中观看天象,怎能辨清天文体系;用瓢子去量海水,怎能测量水文状况;用草茎去敲击

  • 月殿嫦娥

    同“月里姮娥”。元关汉卿《玉镜台》三折:“便有瑶池仙子无心觑,月殿嫦娥懒去窥。”见“月里嫦娥”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1本3折:“似湘陵妃子斜偎舜庙朱扉,如~微现蟾宫素影。”【词语月殿嫦娥】  成语:月

  • 气杀钟馗

    《钟馗捉鬼传》载:传说钟馗原是唐朝秀才,后曾考取状元。皇帝嫌其貌丑,打算另选。于是钟馗气得暴跳如雷,自刎而死。后比喻脸色难看、满面怒容的人。鲁迅《彷徨.离婚》:“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,一个个都像个‘气杀

  • 恨不十年读书

    唐.李延寿《南史.沈攸之传》(卷三七)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事多所记忆。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’”原为南朝齐沈攸之自叹之言,后借以形容后悔自己读书太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