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放虎归山

放虎归山

亦作“纵虎归山”。把已抓获的老虎放回山中。比喻放走落网的敌人,自留后患。刘巴(?-222年),字子初,零陵烝阳(今湖南零陵一带)人,初为曹操掾,奉命招纳长沙、零陵、桂阳。适逢刘备占据三郡,于是远奔交阯,旋至四川,依刘璋。刘璋派遣法正迎刘备入蜀,刘巴劝谏说:“刘备,天下枭雄,入川必为害,不可使之入川。”刘璋不听,请刘备入川征讨张鲁。刘巴复谏说:“假使让刘备征讨张鲁,这等于把老虎放入山林啊。”刘璋仍不从。刘巴称疾闭门。刘备攻占成都后,慕其高义,以其为尚书令,文诰策命皆出其手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蜀书》《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卷39第981页:“璋遣法正迎刘备,巴谏曰:‘备,雄人也,入必为害,不可内也。’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璋不听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45回:“先轸勃然唾襄公之面曰:‘咄!孺子不知事如此!武夫千辛万苦,方获此囚,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!放虎归山,异日悔之晚矣!’”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侦报》:“前在长安,见安禄山面有反相,知其包藏祸心,不想圣上命彼出镇范阳,分明纵虎归山。”


兼语 放老虎回山林。比喻放走坏人,留下后患。语本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”《说岳全传》31回:“倘他逃走了去,岂不是~?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放纵坏人方面。→引狼入室 养虎遗患 后患无穷 ↔除恶务尽 杜绝后患。也作“放虎于山”。


【词语放虎归山】  成语:放虎归山汉语词典:放虎归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从隗始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谓以礼招贤。柳亚子《后感事》诗之四:“漫夸说士从隗始,已有雄文向莽投。”

  • 太尉足香

    宋.苏轼《仇池笔记》:“李宪用事,士夫奴事之。彭孙气凌公卿,然尝为李宪濯足,曰:‘太尉足香也。’宪以足踏头曰:‘奴谄不太甚乎?’”宋.李宪,祥符人,字子范。彭孙连城人,字仲谋。彭孙阿谀李宪足香,因受到

  • 强识博闻

    同“强记博闻”。清 梁章钜《归田琐记.寿序》:“生平无他嗜好,以著述为性命,强识博闻,达于国家掌故。”见“博闻强志”。【词语强识博闻】  成语:强识博闻汉语大词典:强识博闻

  • 假威

    同“假虎之威”。唐元稹《献事表》:“发承光之诈而假威之孽馀,反焦陂之田而蒸庶之情感。”【词语假威】   汉语大词典:假威

  • 一叶报秋

    源见“一叶知秋”。喻年华流逝,行将衰老。唐鲍溶《始见二毛》诗:“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”唐柳氏《杨柳枝》词:“一叶随风忽报秋,纵使君来岂堪折。”见“一叶知秋”。唐·鲍溶《始见二毛》:“百川赴

  • 吾家千里驹

    源见“千里驹”。喻指本家族中极有才能和作为的青少年。《晋书.刘曜载记》:“元海异之曰:‘此吾家千里驹也,从兄为不亡矣!’”宋张孝祥《鹧鸪天.平国弟生日》词:“楚楚吾家千里驹,老人心事正关渠。”【词语吾

  • 驱羊旧节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比喻坚贞的气节。宋辛弃疾《苏武慢.雪》词:“回首驱羊旧节,入蔡奇兵,等闲陈迹。”【词语驱羊旧节】  成语:驱羊旧节汉语大词典:驱羊旧节

  • 画地成图

    《汉书.张汤传》附孙千秋事:“初,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,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。还,谒大将军光,问千秋战斗方略,山川形势,千秋口对兵事,画地成图,无所忘失。光复问禹,禹不能记,曰:‘皆

  • 衣不兼彩

    见“衣不重采”。清·汪琬《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铭》:“素无铅华甘脆之好,~,食不重味。”【词语衣不兼彩】  成语:衣不兼彩汉语大词典:衣不兼彩

  • 潢池弄兵

    汉.班固《汉书.龚遂传》:“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”潢池:积水塘。弄兵:玩弄兵器。意言海滨人民被迫为盗,犹如幼儿盗窃兵器,戏弄于池塘之畔,成不了什么气候。后因以“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