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斩蛟破璧

斩蛟破璧

张华博物志》卷八:“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。河伯欲之,阳侯波起,两鲛夹船。子羽左操璧,右操剑,击鲛,皆死。既渡,三投璧于河伯,河伯三跃而归之,子羽毁璧而去。”鲛,通“蛟”。后因以“斩蛟破璧”形容气概豪迈。唐李商隐《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》诗:“斩蛟破璧不无意,平生自许非匆匆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七:“澹 (tan) 台子羽渡河,赍千金之璧于河。河伯欲之,至阳侯波起,两蛟挟船。子羽左掺 (shan) 璧,右操剑,击蛟,皆死。既渡,三投璧于河,河伯跃而归之,子羽毁而去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三○引《博物志》,后作“河伯三跃而归之,子羽毁璧而去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澹台灭明字子羽,为孔子弟子。传说他曾携带千金之璧乘船渡河,河伯想夺他的玉璧,派阳侯兴起大风浪,两条蛟龙夹持船边。子羽左手握璧,右手持剑刺蛟,全都杀死。渡过河后,子羽将玉璧投入河中,河伯又将璧送回,投了三次,河伯送回三次,子羽将玉璧砸毁而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惧强暴,勇敢无畏。

【典形】 拔剑斩蛟、让璧、水神夺、澹台璧、与蛟龙争、与阳侯争、斩蛟破璧、让双璧。

【示例】

〔拔剑斩蛟〕 宋·苏轼《再过泗上》之二:“不用然犀照幽怪,要须拔剑斩长蛟。”

〔让璧〕 南朝梁·戴暠《月重轮行》:“浮川疑让璧,入户类烧银。”

〔水神夺〕 宋·欧阳修《答谢景山遗骨瓦砚歌》:“舟行屡备水神夺,往往冥晦遭风涛。”

〔澹台璧〕 南朝梁·何逊《和刘咨议守风》:“本惭佽飞剑,宁慕澹台璧。”

〔与蛟龙争〕 唐·杜甫《桃竹杖引赠章留后》:“路幽必为鬼神夺,拔剑或与蛟龙争。”

〔与阳侯争〕 清·黄景仁《得蒋良卿书》:“拔剑宁与阳侯争,肯及牖鬼谈生平?”

〔斩蛟破璧〕 唐·李商隐《偶成转韵》:“斩蛟破璧不无意,平生自许非匆匆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马吴阊

    源见“吴练”。形容登山极目远眺。明王世贞《登岱》诗:“依微白马吴 阊在,欲向秋风问羽翰。”

  • 亚仙元和

    唐.白行简《李娃传》载:郑元和入京赶考,为长安娼家女李娃耗尽旅资,受到父亲的痛斥和遗弃,沦为乞丐。李娃毅然收留了郑生,真诚相爱,并帮助他取得功名,最后父子夫妇团圆。元.石君宝据此作杂剧《李亚仙花酒曲江

  • 荣光

    《尚书中候》:“帝尧即政,荣光出河,休气四塞,龙马衔甲,赤文绿色。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)据说尧帝登基时,有荣光出现。后遂以喻帝王执政之典,亦为歌颂帝德的典实。唐.杜甫《太岁日》:“荣光悬日月,赐

  • 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

    传说羚羊夜宿时,将角悬挂树上,足不着地,猎人因此寻找不到它的踪迹。 常用以比喻诗文意境超脱,不着形迹。语出宋.严羽《沧浪诗话.诗辩》:“诗者,吟咏性情也。盛唐诸人惟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故其妙

  • 宋均去兽

    同“去猛虎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鲁恭驯雉,宋均去兽。”

  • 蜀女化蚕

    《搜神记》卷十四“女化蚕”:“旧说,太古之时,有大人远征,家无余人,唯有一女。牡马一匹,女亲养之。穷居幽处,思念其父,乃戏马曰:‘尔能为我迎得父还,吾将嫁汝。’马既承此言,乃绝缰而去,径至父所。父见马

  • 舌耕

    宋.晁载之《续谈助》卷一引《洞冥记》:“黄安,代郡人也,早自卑猥,不处人间,执鞭荆而欲书,乃画地以记其数;一夕,地成池。时人曰:‘黄安舌耕。’”旧题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“后汉”:“(贾逵)门徒来学,

  • 绛帐先生

    源见“绛帐”。对老师的敬称。宋陆游《存养堂为汪叔潜作》诗:“绛帐先生见处别,少年立节如冰雪。”

  • 从善如流

    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。公元前583年,晋国以栾书为统帅,出师侵蔡并与楚国军队发生了冲突。为了避实击虚,栾书采纳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三人的建议,转攻沈国,俘虏其国君。左丘明在评论这次军事决策变动时

  • 汲黯直言

    《史记.汲郑列传》载:汉武帝时,汲黯为主爵都尉,以数直谏,不能久居其位。淮南王曰:“(黯)好直谏,守节死义。”因屡犯颜直谏,被汉武帝斥为“戆”。而汲自言:“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,宁令从谀承意,陷主于不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