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有眼不识泰山

有眼不识泰山

晋.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

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。后因以“有眼不识泰山”用为浅陋无知,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。

明.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
主谓比喻地位高本领大的人就在眼前却认不出来。语本《文子·九守》:“夫目察秋毫之末者,耳不闻雷霆之声;耳调金玉之声者,目不见太山之形。”太山,即泰山。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觅真》:“元来是你令兄,正是~。”△贬义。指人见识浅陋;也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话。→有眼无珠 有眼无瞳 有眼如盲 有眼不识荆山玉 ↔独具慧眼


解释比喻见闻浅陋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常用作向对方赔礼道歉,自责礼貌不周或多有冒犯的客套话。

出处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,说道:‘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’”

水浒传》第二回讲,北宋哲宗时,高俅凭借自己球踢得好,结识了端王。哲宗死后,端王继位为皇帝,即宋徽宗。随后,高俅即被徽宗重用为殿帅府太尉,执掌起朝廷大权。王进当时正担任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,但他父亲以前得罪过浪迹街头时的无赖高俅。高俅掌权以后,马上开始报复王进。王进一看情况不妙,设计骗开两个监守的人,带着老母亲连夜逃走,准备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。

逃离东京一月有余,一天,眼看离延安不远了,母子两个一高兴,错过了住宿的地方,于是借宿到了九纹龙史进的家里。由于当晚母亲心痛病发作,王进只好暂时住了下来。有一天,史进正在练武,王进看到后禁不住说:“这棒练得还不错,只是还不算真功夫,赢不了真好汉。”史进不服,坚决要和王进比个高下,却被王进一棒打翻。史进马上跪地拜师,史进的父亲史太公也马上备办酒席,礼请王进母子。席间,史太公起身劝酒,说:“师父本领如此高强,一定是个教头,儿子史进年纪小见识浅,不知道您本领出众。”

后来王进为感谢史太公、史进父子对自己和母亲的照顾,就在史家庄呆了半年,将自己的平生绝学传授给了史进。史进后来入伙梁山泊,成为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。

近义有眼无珠

例句

小熊看见衣着光鲜的人就点头哈腰,看见衣着普通的人就爱理不理一天,祖师爷驾到,却因为穿得不好,被他拒之门外,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


【词语有眼不识泰山】  成语:有眼不识泰山汉语词典:有眼不识泰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探丸杀吏

    探丸:把手伸入囊袋中摸取不同颜色的弹丸,犹今俗称抓阄(jiū纠)儿。汉成帝时,京城长安的社会秩序混乱,市井恶少成群结队地扰乱滋事,接受贿赂为别人报仇,甚至杀害政府官员。他们把红、黑、白色的三种弹丸事先

  • 骂坐

    源见“灌夫骂坐”。指酗酒任性辱骂同座之人。表示刚直不谀,或谓粗莽无术。清黄宗羲《陈夔献五十寿序》:“里中有以骂坐自喜,胜流多为所绌。”【词语骂坐】   汉语大词典:骂坐

  • 一笑绝缨

    同“大笑绝缨”。宋陆游《对酒》诗:“疑其不忍去,一笑可绝缨。”

  • 刀头约

    源见“大刀头”。谓归家之言。宋赵长卿《忆秦娥.初冬》词:“有人应误刀头约,情深翻恨郎情薄。”

  • 插柰花

    源见“簪白柰”。指皇后逝世。唐窦叔向《贞懿皇后挽歌》:“命妇羞蘋叶,都人插柰花。”

  • 荀陈

    《后汉书.荀淑传》:“荀淑字季和,颍川颍阳人。……有子八人:俭、绲、靖、焘、汪、爽、肃、专,并有名称,时人谓之八龙。”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二《陈寔传》:“(寔)有六子,纪、谌最贤。”东汉荀淑、陈寔皆以德有

  • 陆氏橘

    同“陆绩橘”。唐岑参《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》诗:“仍怀陆氏橘,归献老亲尝。”【词语陆氏橘】   汉语大词典:陆氏橘

  • 鲑菜二十七

    同“鲑三九”。清袁枚《秋夜杂诗》之十一:“鲑菜二十七,庾郎常踌躇。”

  • 温洛

    《易纬乾凿度》卷下:“孔子曰:‘帝德之应,洛水先温。’”后因以“温洛”称颂帝王有盛德。南朝 梁任昉《九日侍宴乐游苑》诗:“时来浊河变,瑞起温洛清。”亦借指洛阳。唐王维《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》:“当贼逼

  • 鸡林名士

    源见“诗入鸡林”。泛指诗文名家。张朝墉《壬戌人日集成君澹堪寓斋即用其哈尔滨寄都门吟侣韵》:“蜗角功名成粪土,鸡林名士几诗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