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楯鼻磨墨

楯鼻磨墨

北史》卷八十三《文苑传.荀济传》:“荀济字子通。其先颍川人,世居江左。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当王,然负气不服,谓人曰:‘会楯上磨墨作檄文。’”

楯(dùn,同盾)上磨墨作檄文。是形容在军旅中立即书写文告命令之语。后遂用为文思敏捷之典。

唐.韩翃《寄哥舒仆射》:“群公楯鼻好磨墨,走马为君写捷报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北吏·荀济传》:“荀济字子通,其先颍川人,世居江左。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当王,然负气不服,谓人曰:‘会楯上磨墨作檄文。’”《资治通鉴》卷一六○亦载,作“盾鼻上”。

【今译】 南北朝时荀济与梁武帝萧衍年轻时曾是好友,后来萧衍称帝,荀济不服气,对人说:“我要在盾的把手上磨墨作檄文声讨他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作文气势豪迈,不同凡响。

【典形】 盾鼻试残墨、楯鼻磨墨、楯墨、横磨墨盾、磨盾、磨盾鼻、夜磨楯鼻、盾鼻试彩毫、草檄雄盾鼻。

【示例】

〔盾鼻试残墨〕 宋·陆游《江北庄取米到》:“征辽诏下倘可期,盾鼻犹堪试残墨。”

〔楯鼻磨墨〕唐·韩翊《寄歌舒仆射》:“群公楯鼻好磨墨,走马为君飞羽书。”

〔楯墨〕宋·苏轼《送曹辅赴闽漕》:“诗成横槊里,楯墨何曾干。”

〔横磨墨盾〕清·钱谦益《奉酬山海督师袁公》:“匡坐油幢临虏使,横磨墨盾草邮书。”

〔磨盾〕 清·王摅《周参军挽歌》“横戈马上吟诗惯,磨盾灯前草檄忙。”

〔磨盾鼻〕 宋·刘克庄《满江红》“磨盾鼻一挥千纸,龙蛇犹湿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慎言其余

    见〔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〕。

  • 哭征西

    《后汉书.耿秉传》:“肃宗即位,拜秉征西将军。”“建初元年,拜度辽将军。视事七年,匈奴怀其恩信。……章和二年,复拜征西将军,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,大破之。”“永元二年,代桓虞为光禄勋。明年夏卒,时年

  • 日没处天子

    源见“日出处天子”。隋 唐时日本国王称中国皇帝。【词语日没处天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日没处天子

  • 酌蠡水

    源见“管窥蠡测”。比喻取其很少一点。宋李清照《词论》:“真如酌蠡水于大海,然皆句读不葺之诗。”

  • 楚白珩

    《国语.楚语下》:“王孙圉聘于晋,定公飧之。赵简子鸣玉以相,问于王孙圉曰:‘楚之白珩犹在乎?’对曰:‘然。’简子曰:‘其为宝也,几何矣。’”三国吴.韦昭注:“珩,珮上之横者。”春秋时,楚国所产之白玉,

  •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

    朋:友朋。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,不是很快乐的事吗? 常用作欢迎远方来客之语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’”周瘦鹃《

  • 百结衣

    源见“百结”。补缀很多的衣服。明梁辰鱼《浣纱记.谈义》:“你乱丛丛百结衣,冷萧萧双鬓毛,每日价浪悲歌去吴市讨。”【词语百结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百结衣

  • 宁为太平犬,莫作乱离人

    宁可做太平时代的狗,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。 古代俗语,表示人们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。元.施君美《幽闺记.偷儿挡路》:“乱乱随迁客,纷纷避祸民,风传军喊急,雨送哭声频。子不能庇父,君无可保臣。宁为太平犬,

  • 问轭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县人有得车轭(音è,马具,北方农村俗称‘夹板儿’)者,而不知其名,问人曰:‘此何种也(何种即何物)?’对曰:‘此车轭也。’俄又复得一,问人曰:‘此是何种也?’对曰:‘此车轭

  • 箕颍

    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.许由》:“由于是遁而耕于中岳,颍水之阳,箕山之下。”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,因以传说中其隐居之地“箕颍”称谓隐者之居。南朝.宋.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.徐干序》:“少无宦情,有箕颍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