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沧浪濯缨

沧浪濯缨

孟子.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’孔子曰:‘小子听之!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。’”又《楚辞.渔父》载:楚国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湘 沅,形容憔悴,在江畔吟诗,遇一渔父问他:“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”屈原曰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渔父劝他“与世推移”,屈原表示宁葬鱼腹也要抗拒世俗尘埃,保持清白。渔父笑着唱上述歌谣,划船而去。后因以“沧浪濯缨”表示避世抗俗。宋范成大《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》诗:“孺子沧浪濯缨处,千载新堂来卜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楚辞·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’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渔父曰:‘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 (gu) 其泥而扬其波? 众人皆醉, 何不��其糟而歠(chuo) 其酾? 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’屈原曰:‘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 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’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 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’遂去,不复与言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 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’孔子曰:‘小子听之! 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。自取之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楚国屈原 (名平,字灵均)遭谗被放到江南,流浪于沅、湘一带,脸色憔悴,身体枯瘦,在江畔行走吟诗。一位渔翁见到他问:“您不是三闾大夫吗?什么原因落到如此地步呢?”屈原回答:“我之所以被流放,是因为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,众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。”渔翁说:“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,能够随世事一起变更。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,您何不也搅起泥沙,扬起波澜? 既然众人都喝醉了,您何不也连酒带糟地饮个酩酊大醉? 为什么冥思苦虑,行为清高,以至于落到这般地步呢?”屈原回答:“我听说过,刚洗完头的人,必定弹净帽子,刚洗完澡的人,必定抖净衣服。怎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外间的污浊呢? 我宁可投江,葬身鱼腹之中,怎能让一身清白蒙受世俗的尘垢呢?”渔翁听后莞尔一笑,划浆而去,唱道:“沧浪河水清又清啊,可以洗涤我的帽缨,沧浪河水浑又浑啊,那就洗我的脚吧。”渔翁走远,不再与屈原交谈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保持高风洁行; 也用来表示避世脱俗; 或表示随波逐流,混同世人。

【典形】 哺糟、沧浪濯缨、尘缨欲濯、歠醨、独醒屈子、独醒人、论浊清、孺子歌、渔父笑、濯沧浪、濯尘缨、濯发沧浪、濯缨、楚老独醒、濯沧浪缨、 濯楚臣缨、 ��啜糟与醨、 净濯兰缨、灵均独醒、灵均不醉、沧浪未濯、众醉独醒、濯冠巾、渔父足、解尘缨、异醒醉、思濯缨、濯我缨、渔父刺湘累。

【示例】

〔哺糟〕 唐·皮日休《卢征君》:“天下皆哺糟,征君独洁己。”

〔沧浪濯缨〕 宋·范成大《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》:“孺子沧浪濯缨处,千载新堂来卜邻。”

〔尘缨欲濯〕 宋·王令 《临别瓜洲》:“尘缨欲濯恶独洁,沧浪流去清无涯。”

〔独醒屈子〕 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·城中诸公载酒入山》:“记醉眠陶令,终全至乐; 独醒屈子,未免沉菑。”

〔独醒人〕 唐·钱起《江行无题》:“如逢渔父问,未是独醒人。”

〔论浊清〕 宋·王令《江上》:“屈平死后渔人尽,后世凭谁论浊清。”

〔孺子歌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答参寥》:“莫作孺子歌,沧浪濯吾缨。”

〔渔父笑〕 唐·白居易《九日醉吟》:“身从渔父笑,门任雀罗张。”

〔濯沧浪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答和甫》:“势利不可更炎凉,解缨从我濯沧浪。”

〔濯尘缨〕 元·白朴《水调歌头·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》:“何处沧浪水,吾亦濯尘缨。”

〔濯缨〕唐·王维《暮春太师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》:“犹有濯缨清歌,据梧高咏。与松乔为伍,是羲皇上人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戴笠乘马

    同“乘车戴笠”。唐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志合风云,戴笠均乎乘马;情谐道术,忘筌贵乎得鱼。”

  • 渔阳参挝

    《后汉书.祢衡传》载:曹操听说祢衡善长击鼓,于是就谪他做鼓吏。因而大会宾客,想当众对他进行侮辱。“衡方为《渔阳参挝》,蹀躞(小步貌)而前,容态有异,声节悲壮。听者莫不慷慨。”此事又见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

  • 不见贾生,自以过之。乃今不及

    贾生:贾谊。 这本是汉文帝召见久别的贾谊,聆听他一番议论后的感受。后也用作一般朋友叙旧之语。语出《史记.屈原.贾生列传》:“后岁余,贾生征见,孝文帝方受釐,坐宣室。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,贾生因具

  • 奋臂

    举起手臂表示振奋激昂。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陈涉不用汤武之贤,不藉公侯之尊,奋臂于大泽。而天下响应者,其民危也。”【词语奋臂】   汉语大词典:奋臂

  • 屠龙破千金

    源见“屠龙技”。喻指为了学习高超的技艺、学问而付出巨大的代价。唐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屠龙破千金,为艺亦云亢。”

  • 一借之情

    源见“借寇恂”。指百姓挽留良吏的情思。南朝 梁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攀车卧辙之恋,争涂忘远;去思一借之情,愈久弥结。”

  • 胡越一家

    原先居地相隔遥远的人,如今欢聚一堂;亦四海皆一家之意。《资治通鉴.唐纪.太宗贞观七年》:“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,又命南蛮酋长冯知戴咏诗。既而笑曰:‘胡越一家,自古未有也。’”主谓 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

  • 以规为瑱

    规:规谏,劝诫。瑱( ㄊㄧㄢˋ tiàn ):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。 把规谏当作耳坠一样的装饰品。 表示没有诚意听取规谏之言。语出《国语.楚语上》:“灵王虐,白公子张骤谏。王病之,曰:

  • 太白食昴

    《汉书.邹阳传》:邹阳从狱中上书曰:“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,太白食昴,昭王疑之。”三国魏.苏林注:“白起为秦伐赵,破长平军,欲遂灭赵,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,为应侯所害,事用不成。其精诚上达于天,故太白

  • 贵纸

    源见“洛阳纸贵”。称誉文章精彩,人们争相传写。宋欧阳修《回贺集贤韩学士启》:“果膺帝柬,入耀书林。给札挥毫,耸如墙而骇目;奏篇称善,喧贵纸以传都。”【词语贵纸】   汉语大词典:贵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