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燕蝠相争

燕蝠相争

宋.朋九万《东坡乌台诗案.寄周邠诸诗》:“(苏)舜举言,自来闻人说一小话云:燕以日出为旦,日入为夕。蝙蝠以日入为旦,日出为夕。争之不决,诉之凤凰。凤凰是百鸟之王。至路次逢一禽,谓燕曰:‘不须往诉,凤凰在假。’或云凤凰渴睡,今不记其详。都是训狐(注:或作训胡,为凶矜自夸的恶鸟)权摄。舜举意以话戏笑王庭老等不知是非。……(苏轼)兼赠舜举云:‘……奈何效燕蝠,屡欲争晨暝。’其意以讥讽王庭老等如训狐不分别是非也。”

宋人苏舜举曾讲述一寓言故事:燕以日出为旦,蝙蝠以日入为旦,双方争之不决。用以比喻无意义的争吵。苏轼赠苏舜举诗,有“奈何效燕蝠,屡欲争晨暝”之句,其意亦在讽刺不分是非的无意义争竞。后因以比喻无意义的争吵。

清.黄景仁七律《十六夜》:“苦吟动辄兼长夜,燕蝠休争口角雄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卿月

    《书.洪范》:“王省惟岁,卿士惟月,师尹惟日。”孔传:“卿士各有所掌,如月之有别。”后以“卿月”称美月亮。唐岑参《西河太守杜公挽歌》:“惟馀卿月在,留向杜陵悬。”亦借指百官。唐杜甫《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

  • 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此之谓三不朽

    太上:最上,最高。 最高是树立德行,其次是树立功业,再次是树立言论,这就叫做“三不朽”。 表示古人极端重视立德、立功和立言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豹闻之:‘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

  • 叹为观止

    亦作“叹观止矣”。叹,赞叹;观止,尽善尽美。形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,无与伦比。公元前544年,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。鲁国大夫请他观赏风、雅、颂乐曲和各种舞蹈。季札逐一进行评论。当看到虞舜时所作的韶箾乐舞时

  • 京兆扫

    同“京兆画眉”。宋袁去华《念奴娇.次郢州张推韵》词:“老手为拂春山,休夸京兆扫,宫眉难学。”此用以形容人善于画眉。

  • 三捷

    《诗经.小雅.采薇》:“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”《采薇.序》:“《采薇》,遣戍役也。”《采薇》小序说此篇是歌咏“遣戍役者”。以上所引是本诗第四章之末二句,意思是说:我们的军队已经启程,谁还敢于定居止息?

  • 运甓

    《晋书.陶侃传》:“侃在州无事(注:一说在荆州,一说在广州),辄朝运百甓于斋外,暮运于斋内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‘吾方致力中原,过尔优逸,恐不堪事。’”陶侃运甓,不仅是为了强健筋骨,更重要的是为了磨砺自己

  • 鞭平王

    同“鞭尸”。唐李白《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》诗:“运开展宿愤,入楚鞭平王。”

  • 舌击贼

    《晋书.朱伺传》:“朱伺字仲文,安陆人。……其后陈敏作乱……(陶)侃率伺及诸军进讨,破之。敏、恢(敏弟)既平,伺以功封亭侯,领骑督。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,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拒贼之计,伺独不言。珉曰:‘朱

  • 五噫出京

    《后汉书.逸民传.梁鸿传》:“(梁鸿)因东出关,过京师,作《五噫之歌》曰:‘陟彼北邙兮,噫!顾览帝京兮,噫!宫室崔嵬兮,噫!人之劬劳兮,噫!辽辽未央兮,噫!’肃宗闻而非之,求鸿不得。乃易姓运期,名耀,

  • 顺受其正

    正:正命。泛指寿终而死。与“非命”相对。 顺乎自然规律行事,以接受“正命”。 意谓不冒险轻生,戕害自己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;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