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牛饩退敌

牛饩退敌

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载:晋文公死后,秦穆公举兵首先袭击郑国,“及滑(春秋时姬姓小国,地在今河南滑县境),郑人弦高将市(贸易,做买卖)于周,遇之,以乘韦(乘韦,四张熟牛皮。乘代四,古代每乘车驾四匹马;韦,熟牛皮)先(先奉送的轻礼物),牛十二犒师,曰: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于敝邑,敢(怎敢不)犒从者。不腆(腆,富厚;不腆,当时的客套话,说物说地说人都可用不腆,表示谦逊抱歉的意思)敝邑,为从者之淹(淹,久留居之地),居则具一日之积(积,指日食所需之物),行则备一夕之卫。’且使遽(遽,驿车,古代传递公文和紧急信息的传车,接力相传,务求迅速,相当于后代的驿马;遽又可释为急、疾)告于郑。”

此事亦见《淮南子.汜论训》。

秦军出兵袭击郑国,过周到达滑,郑国还未发觉。郑人弦高虽然是一个贸易货商,但他机智勇敢,关怀和热爱自己的国家。在贩运中途,他看到秦军将侵凌郑国,就先以赠牛犒师的手段,麻痹秦军,耽搁时间,然后把军事情报迅速送到郑国,以加强战备,抵抗秦军。

后因以“牛饩退敌”常用为机智退敌,救国爱民的典故。

汉书.张衡传》:“弦高以牛饩(音xì,活的牲畜,此指活牛)退敌,墨翟以萦带全城。”

文选》卷二一谢灵运《述祖德》诗:“弦高犒晋师,仲连却秦军。”这里“晋师”应为“秦师”,古人为避免重复,常重文轻义,故改用“晋”。前句即用“牛饩退敌”的典故。


主谓 饩,古代用来祭祀或赠人的谷物或牛、羊等牲口。春秋时郑国商人弦高,以牛犒劳秦师,而使秦退其袭郑之军,事见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弦高以~,墨翟以萦带全城。”△褒义。是赞扬商人爱国,以智退敌的典故。


【词语牛饩退敌】  成语:牛饩退敌

猜你喜欢

  • 倒屣迎

    同“倒屣迎宾”。唐王维《春过贺遂员外药园》诗:“画畏开厨走,来蒙倒屣迎。”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唐进士曹唐,《游仙诗》才情缥缈。岳阳李远员外,每吟其诗而思其人。一日,曹往谒之,李倒屣而迎。”

  • 西爽

    同“西山爽气”。宋李曾伯《避暑赋》:“拄西爽之笏,揖南熏之琴。”【词语西爽】   汉语大词典:西爽

  • 建安七子

    《文选》卷五十二、三国魏.魏文帝(曹丕)《典论.论文》:“今之文人,鲁国孔融文举、广陵陈琳孔璋、山阳王粲仲宣、北海徐幹伟长、陈留阮瑀元瑜、汝南应玚德琏、东平刘桢公干,斯七子者,于学无所遗,于辞无所假,

  • 浴日补天

    见“补天浴日”。【词语浴日补天】  成语:浴日补天汉语大词典:浴日补天

  • 三写成乌

    源见“乌焉成马”。谓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。清黄宗羲《辩野史》:“去今五十余年,耳目相接,其大者已抵牾如此。向后欲凭纸上之语,三写成乌,岂复有实事哉!”见“三写易字”。清·黄宗羲《辨野史》:“去今五十余年

  • 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

    裘:皮袍。谋:商量。 制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,却要同狐狸商量剥它的皮。 比喻跟对方商量的事却极端损害对方的利益,自然办不到。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二〇八引《符子》:“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……言未卒,

  • 留舌示妻

    源见“张仪舌”。借指仕途受挫才干尚存,不气馁。唐李白《赠范金卿》诗之一:“只应自索漠,留舌示山妻。”

  • 瓜字初分

    源见“破瓜”。指女子十六岁。唐李群玉《醉后赠冯姬》诗:“桂形浅拂梁家黛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主谓 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两个八字以隐年纪,即十六岁。多用于女子。语本南朝宋·吴声歌曲《碧玉歌》:“碧玉破瓜时

  • 内举不避亲

    源见“祁奚之荐”。谓荐贤公正。邹韬奋《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.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》:“中国古话于‘大义灭亲’之外,还有一句叫做‘内举不避亲’。”

  • 阮舍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又《晋书.阮咸传》:“〔咸〕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……咸与籍居道南,诸阮居道北,北阮富而南阮贫。”后以“阮舍”喻指叔侄之居。唐杜甫《宴忠州史君侄宅》诗:“自须游阮舍,不是怕湖滩。”仇兆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