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玉石俱焚

玉石俱焚

亦作“玉石俱碎”。比喻好坏同归于尽。夏朝仲康在位期间,掌管天地四时的羲和沉溺酒色,“废时乱日”。胤侯受仲康之命率军前去讨伐。战前,胤侯在军前宣布誓辞。他说,现在,我率领你们将士,执行上帝对羲和的惩罚。你们要同心协力,帮助我效忠王室。昆仓山上起大火时,无论玉石都会焚毁净尽;我们是执行上帝命令讨伐,其声势更烈于猛火。我们要歼其首领,胁从则予以宽大,其余受其影响办了错事的人,也允许他们改过自新

【出典】:

尚书·胤征》:“今予以尔有众,奉将天罚。尔众士同力王室,尚弼余,钦承天子威命。火炎昆冈,玉石俱焚。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歼厥渠魁,胁从罔治。旧染污俗,咸与惟新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俱碎,虽欲悔之,亦无及已。” 《三国演义》41回:“曹操谓徐庶曰,公可往说刘备,如肯来降,免罪赐爵,若更执迷,军民共戮,玉石俱焚。”


主谓 美玉和石头一起被烧毁。《尚书·胤征》:“火炎昆冈,~。”冰心《斯人独憔悴》:“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,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,~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比喻好坏同归于尽。→玉石皆碎 玉石同沉 同归于尽。也作“玉石俱烬”、“玉石同焚”、“玉石同烬”。


【词语玉石俱焚】  成语:玉石俱焚汉语词典:玉石俱焚

猜你喜欢

  • 庾亮尘

    同“庾公尘”。唐殷尧藩《襄口阻风》诗:“曹瞒曾堕周郎计,王导难遮庾亮尘。”唐韩偓《驿步》诗:“物近刘舆招垢腻,风经庾亮污尘埃。”

  • 躐学

    《礼记.学记》:“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”后以“躐学”指不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。宋黄庭坚《送吴彦归番阳》诗:“诸生厌晚成,躐学要侩驵。”【词语躐学】   汉语大词典:躐学

  • 常娥奔月

    同“嫦娥奔月”。南朝 梁江淹《遂古篇》:“常娥奔月,谁所传兮?丰隆骑云,为灵仙兮。”

  • 当熊

    《汉书.外戚传下.孝元冯昭仪传》:“建昭中,上幸虎圈斗兽,后宫皆坐。熊佚出圈,攀槛欲上殿。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。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,左右格杀熊。上问:‘人情惊惧,何故前当熊?’婕妤对曰:‘猛兽得人而

  • 鹑衣鹄面

    源见“子夏衣”。鹄面,瘦削的面形。形容穷苦落魄的样子。清 捧花生《画舫馀谭》:“尝见某者,鹑衣鹄面,彳亍泮宫前。”并列 破烂的衣服,瘦削的面孔。形容穷苦落魄的样子。清·捧花生《面舫馀谭》:“尝见某者,

  • 潇湘八景

    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。画平远山水八幅,当时称为“潇湘八景”。宋代沈括《梦溪笔谈.书画》:“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,尤善为平远山水。其得意者,有平沙落雁、远浦帆归、山市晴岚、江天暮雪,洞庭秋月、潇湘夜雨、烟寺

  • 神羊触

    源见“獬豸冠”。借指弹奏不法官吏。唐元稹《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》:“世道难于剑,谗言巧似笙。但憎心可转,不解跽如擎。始效神羊触,俄随雁旅征。”

  • 投笔从戎

    投,投掷、丢弃;从,从事;投笔从戎,比喻弃文就武,为国立功。班超(32-102年)字仲升,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)人,史学家班彪少子,为人有大志而不拘小节,孝顺父母,热爱劳动,口才好。青年时期,因其兄

  • 鲂赪

    同“鲂鱼赪尾”。宋岳珂《百韵诗》:“吏贪无鼠硕,民佚异鲂赪。”【词语鲂赪】   汉语大词典:鲂赪

  • 天作之合

    《诗.大雅.大明》:“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”毛传:“合,配也。”意谓文王之妻太姒,乃天为之配合。后世遂以“天作之合”为缔结婚姻的贺辞。偏正 合,配合。天意撮合成的婚姻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文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