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战百胜

百战百胜

初指每战必胜,后则泛指做任何事情,都能取得成功。孙子认为,指导战争的法则是,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是上策,击破敌国就差些;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,击破敌人的军队就差些;使敌人全旅、全卒、全伍降服为上策,击破敌人的旅、卒、伍再使其投降就差些。因此,所有战争都获取胜利,还不算高明之中最高明的,不战而使敌人屈服,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啊!

【出典】:

孙子·谋攻》:“孙子曰:‘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邓析子·无厚》:“庙箕千里,帷幄之奇;百战百胜,黄帝之师。” 《管子·七法选陈》:“是故以众击寡,以治击乱,以富击贫,以教卒练士击殴众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


并列 每战必胜,所向无敌。语出《孙子·谋攻》:“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。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陈荫荣《兴唐传》:“既是他出来了,还是那句话:知己知彼,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善战。→战无不胜 百战不殆 攻无不克↔一败如水 三战三北 屡战屡败


【词语百战百胜】  成语:百战百胜汉语词典:百战百胜

猜你喜欢

  • 旧雨与今雨

    唐.杜甫《秋述》诗小序:“春日卧病长安旅次,多雨。常时车马之客,旧,雨来;今,雨不来。”此序说,自己卧病不能出门,雨天,故交老友,即使雨天也来探访;而新交则不来登门了。后以“旧雨”代称故人老友,以“新

  • 蔗杖起舞

    三国魏曹丕《〈典论〉自叙》:“尝与平虏将军刘勋、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……时酒酣耳热,方食芉蔗,便以为杖,下殿数交,三中其臂,左右大笑。”后因以“蔗杖起舞”为形容酒后狂态的典故。清顾景星《〈楝亭集〉序》:

  • 何郎试汤饼

    源见“傅粉何郎”。本指青年男子洁白美丽的天然面容。亦喻指洁白美丽的花朵。宋黄庭坚《观王立簿家酴醾》诗:“露湿何郎试汤饼,日烘荀令炷炉香。”

  • 雪下船

    同“雪中棹”。唐杜甫《夜》诗之一:“暂忆江东鲙,兼怀雪下船。”

  • 暮四朝三

    源见“朝三暮四”。谓形式改变而内容不变。宋辛弃疾《洞仙歌》词:“悠悠今古事。得丧乘除,暮四朝三又何异。”亦谓反覆无常。宋乐史《绿珠传》:“至有享厚禄,盗高位,亡仁义之性,怀反复之情,暮四朝三,惟利是务

  • 知无不尽

    犹知无不言。《魏书.李冲传》:“冲竭忠奉上,知无不尽,出入忧勤,形于颜色。”见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。《鹿鼎记》:“小兄弟年纪小,若有什么事不明白,大家是自己兄弟,自然是开诚布公,~。”【词语知无不尽

  • 气吞曹刘

    唐.元稹《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》:“至于子美,盖所谓上薄风雅,下该沈、宋(唐.沈俭期、宋之问),言夺苏、李(汉.苏武、李陵),气吞曹、刘(三国魏.曹植、刘桢),掩颜、谢之孤高(南朝宋.颜延之、

  • 臣朔常饥

    同“臣朔苦饥”。清王鹏运《摸鱼子》词:“叹臣朔常饥,将军负腹,奇气向谁吐?”【词语臣朔常饥】   汉语大词典:臣朔常饥

  • 隐灶

    《后汉书.向栩传》:“〔向栩〕少为书生,性卓诡不伦,恒读《老子》,状如学道。又似狂生,好被发,著绛绡头。常于灶北坐板床上,如是积久,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……会张角作乱,栩上便宜,颇讥刺左右,不欲国家兴兵

  • 发愤忘食

    形容专心学习而忘了吃饭。楚国官员叶公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他的老师孔子为人怎么样,子路答不出来。孔子知道后,对子路说,你为什么不这样说:他这个人,用功便忘记吃饭,明白一个道理便高兴得忘了忧愁,这样不知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