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盐车病骥

盐车病骥

同“盐车骐骥”。唐元稹《予病瘴乐天寄通天散碧玉垂云膏》诗:“金籍真人天上合,盐车病骥轭前惊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汗明曰:‘君亦闻骥乎? 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蹄申膝折,尾湛胕(fu)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伯乐遭之,下车攀而哭之,解纻衣以幂之。骥于是俯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声者,何也? 彼见伯乐之知己也。’”《文选·曹植〈求自试表〉》注引《战国策》:“楚客谓春申君曰:‘昔骐骥驾车吴坂,迁延负辕而不能进,遭伯乐,仰而长鸣,知伯乐知己也。今仆屈厄日久,君独无意使仆为君长鸣也?’”

【今译】 楚客汗明对春申君说:“您知道千里马吧? 千里马年已老了,拉着盐车上太行山。蹄膝因用力而蜷曲,尾巴皮肤溃烂,周身流汗,在山道上竭力挣扎,也爬不上去。伯乐 (孙阳) 遇见,下车抚马而哭,解下衣服披在它身上。千里马于是俯仰悲鸣,声音冲天,如同金石之声。为什么? 它是因为伯乐了解它而感动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贤才遭到埋没、压制,不得任用,处境困厄。

【典形】 垂耳盐车、服盐车、负盐、汗血盐车、骥伏盐车、峻坂、困骥、困盐车、马坂、鸣坂、嘶盐、孙阳知、太行垂耳、挽盐车、吴坂逸骥、盐坂、盐车、盐车病骥、盐车汗、盐辎、跼促盐车、未遇孙阳、峻板服盐车、孙阳怜瘦骨、盐车绝足、泪尽太行、叹息良马、盐坂车、盐车骖、盐车劳、盐车厄、驱盐车、老盐车、孙阳顾。

【示例】

〔垂耳盐车〕 明·高启 《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》:“请看垂耳盐车者,那得昂藏八尺身。”

〔服盐车〕 汉·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腾驾罢牛,骖蹇驴兮; 骥垂两耳,服盐车兮。”

〔负盐〕 清·吴元龙《长椿寺病马行》:“负盐驾鼓力不任,豢养却依支道林。”

〔汗血盐车〕 宋·辛弃疾《贺新郎·同父见和》:“汗血盐车无人顾,千里空收骏骨。”

〔骥伏盐车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晁补之》:“骥伏盐车不称情,轻裘肥马凤凰城。”

〔困骥〕 唐·孟郊《赠黔府王中丞楚》:“困骥犹在辕,沉珠尚隐精。”

〔困盐车〕 唐·李商隐《喜雪》:“人疑游面市,马似困盐车。”

〔马坂〕 北周·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不暴骨于龙门,终低头于马坂。”

〔鸣坂〕 唐·温庭筠 《上学士舍人启》:“赎彼在途之厄,仍遗生刍;脱于鸣坂之劳,兼贻半菽。”

〔嘶盐〕 明·徐渭《赋得风入四蹄轻》之四:“带烙成骈死,嘶盐了此生。”

〔孙阳知〕 清·王摅《喜唐实君进士人都》:“自遇孙阳知,受恩感欲泣。”

〔太行垂耳〕 唐·卢照邻《乐府杂诗序》:“朝阳弄翮,即践中京,太行垂耳,先鸣上路。”

〔挽盐车〕 元·刘时中《新水令·代马诉冤》:“世无伯乐怨他谁,干送了挽盐车骐骥。”

〔吴坂逸骥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司列太常伯启》:“侧闻鲁泽祥麟,希委质于宣父; 吴坂逸骥,实长鸣于孙阳。”

〔盐坂〕 唐·李贺《马》:“午时盐坂土,蹭蹬溘风尘。”

〔盐车〕 唐·杜甫《李监宅》:“盐车虽绊骥,名是汉庭来。”

〔盐车病骥〕 唐·元稹《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》:“金籍真人天上合,盐车病骥轭前惊。”

〔盐车汗〕 清·王夫之《上蔡威丞先生》:“一顾盐车汗,如逢纵壑鳞。”

〔盐辎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孔文仲推官》:“均为人所劳,何必陋盐辎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形影相吊

    见〔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〕。主谓 吊,慰问。只有自己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。形容孤单,犹“形单影只”。三国魏·曹植《上责躬表》:“~,五情愧赧。”马车《说书人》:“既便碰了面,也尽量不呆太长的时间,总找个借

  • 乞郑玄

    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:“郑玄家奴婢皆读书。尝使一婢,不称旨,将挞之。方自陈说,玄怒,使人曳箸泥中。须臾,复有一婢来,问曰:‘胡为乎泥中?’答曰:‘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’”后汉郑玄字康成,博学多才,为经学

  • 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

    曾:经。日月:时光。几何:多少。 意谓没经过多少时光,江山就变得不能认识了。 表示周围环境变化之大之快。语出宋.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,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

  • 柏梁殿

    同“柏梁台”。唐白居易《德宗皇帝挽歌词》之一:“文高柏梁殿,礼薄灞陵原。”【词语柏梁殿】   汉语大词典:柏梁殿

  • 幕府莲花

    源见“莲幕”。美称幕僚。清袁枚《重登抚署八桂堂有怀荐主德山公》诗:“遗民难访地行仙,幕府莲花尽化烟。”

  • 反掌字

    晋葛洪《抱朴子.自叙》载:葛洪家贫,抄书“常乏纸,每所写,反覆有字,人鲜能读也。”后遂以“反掌字”指纸的两面皆写有字,以惜纸。唐李峤《纸》诗:“莫惊反掌(一本作“复”字)字,当取葛洪规。”

  • 胡床兴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咏谑游乐的雅兴。宋葛郯《水调歌头.送唯斋之官回舟松江赋》词:“胡床兴不浅,人在庾公楼。”

  • 跫然

    源见“空谷足音”。原以形容脚步声,后以指喜悦貌。宋沈遘《谢人投书》:“辱书及文编,辞高义丰,读之跫然。”【词语跫然】   汉语大词典:跫然

  • 凤职

    源见“凤历”。指掌管天文历法的官职。南朝 梁王僧孺《谢赐历表》:“窃以龙驭不爽,靡见侵薄;凤职是司,曾无昃朓。”【词语凤职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职

  • 初生之犊不畏虎

    同“初生之犊不惧虎”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一卷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摩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见“初生之犊不怕虎”。茅盾《色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