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目送归鸿

目送归鸿

文选》卷二十四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赠秀才入军五首》其四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。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”

嵇康用“目送归鸿”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。后用为咏送别之典,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。

唐.钱起《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》:“醉来倚玉无馀事,目送归鸿笑复歌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文选·嵇康〈赠秀才入军〉诗之四》:“息徒兰圃,秣马华山。流磻平皋,垂纶长川。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。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嘉彼钓叟,得鱼忘筌。郢人逝矣,谁与尽言?”【今译】 此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从军的一组诗中的一首。诗中描写嵇喜在行军途中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自得之情: 纵马平原,垂钓长川,眼望远去的归鸿,手中弹奏着琴弦,自由自在,忘怀陶醉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闲适旷达、寄情自然; 也用以表现思念亲人。

【典形】 挥五弦、目送归鸿、失 飞鸿、手挥五弦、送飞鸿、送鸿、中散送飞鸿、目送飞鸿、送飞鸟、留眼送归鸿。

【示例】

〔挥五弦〕 元·钱选 《题浮玉山居图》:“神襟轶寥廓,兴寄挥五弦。”

〔目送归鸿〕 宋·贺铸《六州歌头》:“恨登山临水,手寄七弦桐,目送归鸿。”

〔失飞鸿〕 宋·陈师道 《寄寇荆山》:“口须论世事,目已失飞鸿。”

〔手挥五弦〕 唐·皮日休《奉和添酒中六咏·酒杯》:“手挥五弦罢,聊复一樽持。”

〔送飞鸿〕 宋·张元干《陇头泉》:“送飞鸿五弦寓目,望爽气西山忘言。”

〔送鸿〕 宋·孙觌《西徐上梁文》:“拥百结之褐,扪虱自如; 柱九节之筇,送鸿而去。”

〔中散送飞鸿〕 宋·陈与义《目疾》:“不怪参军骑瞎马,但妨中散送飞鸿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惊雁落空弦

    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比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。宋陆游《书斋壁》诗:“自笑为农行没世,尚如惊雁落空弦。”

  • 襦袴五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称颂良吏施行惠政。清龚鼎孳《贺新郎.送青藜偕纪郡伯之毗陵》词:“到日秋花团竹马,奉兰陵雄郡君同典。襦袴五,自今剪。”

  • 四豪

    《汉书.游侠传》:“繇是列国公子,魏有信陵,赵有平原,齐有孟尝,楚有春申,……皆以取重诸侯,显名天下。……以四豪为称首。”战国时,诸侯国有贵族公子执政,著名者有魏信陵君、赵平原君、齐孟尝君,楚春申君,

  • 不死乡

    《楚辞.远游》:“仍羽人之丹丘兮,留不死之旧乡。”后因以“不死乡”指仙境。唐祝元膺《寄道友》诗:“两颔凝清露,玉炉焚天香。为我延岁华,得入不死乡。”【词语不死乡】   汉语大词典:不死乡

  • 奔丧

    《礼记.奔丧》篇,唐代孔颖达疏:“案郑《目录》云,名曰《奔丧》者,以其居他国,闻丧奔归之礼。”原意非专指奔父母亲丧。后代则专称闻父母丧而奔赴之,为“奔丧”。【词语奔丧】   汉语大词典:奔丧

  • 丹铅

    丹砂与铅粉,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。后亦转而指校订工作。唐代韩愈《秋怀》诗:“不如觑文字,丹铅事点勘。”明代杨慎编集其考证诸书异同的著作,即名《丹铅录》。【词语丹铅】   汉语大词典:丹铅

  • 腾蛟起凤

    唐.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腾蛟起凤,孟学士之词宗;紫电清霜,王将军之武库。”“腾蛟起凤”:蛟龙腾空,凤凰起舞。原指孟学士的文章写得华美流动。后用以比喻才华出众,就如同蛟龙腾跃,凤凰翩翩起飞一般。明.冯惟

  • 六螭

    同“六龙”。螭,无角龙。清黄景仁《忆昔篇》:“天旋海水运,六螭无停策。”

  • 爨下音

    源见“焦尾琴”。灶下焚烧桐木发出的火裂声。喻良才遭厄。金元好问《短日诗》:“零落沟中断,酸嘶爨下音。”【词语爨下音】   汉语大词典:爨下音

  • 吹竽已滥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比喻冒充凑数的现象已很普遍。元马端临《〈文献通考〉序》:“吹竽已滥,汲绠不修,岂复敢以斯文自诡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