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竹帛

竹帛

竹简和白绢,古代供书写之用。此典指汉景帝颁发诏书,认为汉文帝的功德可以书写竹简和白绢,载入史册。汉景帝(前188——前141年),姓刘名启,是汉文帝刘恒之子。汉文帝刘恒于后元七年(前157年)病死,刘启继位,为汉景帝。汉景帝元年(前156年)颁发诏书说:“孝文皇帝治理天下,开放关卡桥梁,连边远地区也不例外。他废除诽谤治罪之法律,废除肉刑,赏赐长老,抚恤孤独,养育众生。他节制嗜好,不受贡礼,不谋私利。处治罪人时,不株连其家属,不枉杀无罪之人,他废除宫刑,放出后宫美人,把绝人后代之事看得很重要。我不聪明,不能全部认识他的德政。这些都是上古的圣王比不上的,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。他的圣德可比天地,恩惠施加四海,普天之下无不得到他的好处。孝文皇帝像日月一样光明,而祭祀时却没有相称之歌舞,我感到非常不安,应当为孝文皇帝庙制作《昭德》舞,以显扬他的美德。然后祖宗的功德能够载入史册,流传万代,永垂不朽”。后用此典常称载入“史册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《孝文本纪》436页:“孝文皇帝临天下,通关梁(指汉文帝废除禁止百姓自由出入关隘法令),不异远方。除诽谤(废除批评治罪),去肉刑(去掉肉体刑罚),赏赐长老,收恤孤独,以育群生。减嗜欲,不受献,不私其利也。罪人不帑(nú奴,妻儿),不诛无罪。除宫刑(残害男子生殖器,破坏妇女生殖机能),出美人,重绝人之世。朕既不敏,不能识。此皆上古之所不及,而孝文皇帝亲行之。德厚侔(móu谋,相等)天地,利泽施四海,靡不获福焉。明象乎日月,而庙乐不称,朕甚惧焉。其为孝文皇帝庙为《昭德》(汉景帝参照高祖刘邦《武德》舞所编制一种乐舞,颂扬汉文帝功德)之舞,以明休德(美德)。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,施(yì亦,延及)于万世,永永无穷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李陵置酒贺武曰:‘今足下还归,扬名于匈奴,功显于汉室,虽古竹帛所载,丹青所画,何以过子卿!’” 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和熹邓皇后纪》:“虽圣明必书功于竹帛,流音于管弦。” 南朝梁·萧统(昭明太子)编选《文选·陆机〈长歌行〉》:“但恨功名薄,竹帛无所宣。” 唐·刘知几《思慎赋》:“思擅宠于邦家,誓传名于竹帛。”


【词语竹帛】   汉语词典:竹帛

猜你喜欢

  • 网漏吞舟

   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,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。此典比喻刑法宽松;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。司马迁在撰写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开篇里概括说:汉朝兴起,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,压抑奸巧而提倡忠

  • 骇鸡宝

    《战国策.楚策一》:“楚王……乃遣使车百乘,献鸡骇之犀、夜光之璧于秦王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内篇》卷十七《登涉》:“得通天犀角三寸以上,刻以为鱼,而衔之以入水,水常为人开,方三尺,可得炁息水中,又通天

  • 哭遗弓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指悲悼已故的帝王。明徐渭《春末过宋诸陵》诗之三:“魂犹惊铁骑,人自哭遗弓。”

  • 桑榆暮

    源见“桑榆”。谓年近垂老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馀韵》:“六十岁,花甲周,桑榆暮矣!”【词语桑榆暮】   汉语大词典:桑榆暮

  • 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

    经:常道,原则。义:理。 天地不变的原理,人民行为之准则。 指无可怀疑、必须遵循的法则和道理。语出《孝经.三才章》:“子曰:‘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’”《左传.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

  • 衣锦

    源见“衣绣夜行”。穿锦绣衣裳。谓居高官,地位显赫。《资治通鉴.齐明帝建武二年》:“诏曰:‘闾以悬车之年,方求衣锦,知进忘退,有尘谦德。’”清吴伟业《送杨怀湄擢临安令》诗:“此地何王夸衣锦,锦城人起故乡

  • 老马知道

    同“老马识途”。唐杜甫《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》诗之一:“老马夜知道,苍鹰饥著人。”【词语老马知道】  成语:老马知道

  • 暗香疏影

    宋.林逋(林和靖)山园小梅诗之一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千古传为咏梅佳句。林诗原描写梅花的香味与姿态,后“暗香疏影”遂为梅花的代词。亦作“疏影暗香”。清.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四回:“两个

  • 漉酒葛巾

    同“漉酒陶巾”。清潘柽章《雪中忽昙中以画菊一幅易酒云无从事即督邮亦可因寄诗招之》诗:“漉酒葛巾予故物,挥毫绢素尔奇谋。”

  • 舜风

    同“南风”。唐张锡《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》:“菊彩扬尧日,萸香绕舜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