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笔床茶灶

笔床茶灶

笔床即笔架;茶灶即煮茶用的小炉。形容隐士淡泊脱俗的生活。出自唐人陆龟蒙事迹。陆龟蒙(?-881年),字鲁望。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举进士不第,遂任苏、湖二郡从事,后退隐松江甫里(今上海市境内),自号江湖散人、天随子,又号甫里先生。他很少与俗人交往,甚至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出见。从不骑马,而是在船上搭上船蓬,摆上书籍、茶灶、笔床及钓竿,飘泊于水上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96《隐逸·陆龟蒙传》5613页:“不喜与流俗交,虽造门不肯见。不乘马,升舟设蓬席,赍(jī机)束书、茶灶、笔床、钓具往来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张炎《甘州·钱草窗》:“是几番,同醉古园林。烟波远,笔床茶灶,何处逢君。” 元·刘时中〔双调·折桂令〕《渔》:“漠漠平沙,蒻笠蓑衣,笔床茶灶,小作生涯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新唐书·隐逸传·陆龟蒙传》:“初,病酒,再期乃已,其后客至,絜(jie) 壶置杯不复饮。不喜与流俗交,虽造门不肯见。不乘马,升舟设蓬席,赍束书、茶灶、笔床、钓具往来。时谓江湖散人,或号天随子、甫里先生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陆龟蒙隐居于松江甫里,他不爱与俗人来往,有的登门拜访也不肯见。不骑马,在船上搭上船篷,装上书籍、茶灶 (烹茶的小炉)、笔床(放毛笔的文具) 及钓竿等,自得其趣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生活。

【典形】 笔床茶灶、茶灶、茶灶龟蒙、甫里笔床。

【示例】

〔笔床茶灶〕 宋·张炎《甘州·饯草窗》:“是几番,同醉古园林。烟波远,笔床茶灶,何处逢君。”

〔茶灶〕 元·张可久《金字经·湖上书事》:“六月芭蕉雨,西湖杨柳风,茶灶诗瓢随老翁。”

〔茶灶龟蒙〕 元 · 张可久 《人月圆》:“莼羹张翰,渔舟范蠡,茶灶龟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取箭鹤

    源见“郑公风”。指鹤。唐罗隐《圣真观刘真师院》诗:“支床龟纵老,取箭鹤何慵?”

  • 薰风手

    《旧唐书.柳公权传》:“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,帝曰:‘人皆苦炎热,我爱夏日长。’公权续曰:‘薰风自南来,殿阁生微凉。’时丁、袁五学士皆属继,帝独讽公权两句,曰:‘辞清意足,不可多得。’乃令公权题于殿壁。

  • 多情荀令

    源见“荀令伤神”。喻称对妻子深情的男子。宋 刘壎《选冠子.送歌者入闽》词:“憔悴损,俊赏杜郎,多情荀令,欲写别愁无力。”

  • 鹿门庞老

    同“鹿门庞”。明 汤式《一枝花.送车文卿归隐》套曲:“多管是鹿门 庞老为师范,摆脱了是非患。”

  • 孔璋才

    源见“檄医头疾”。借指文才高超,写作精辟。孔璋,陈琳号。唐刘长卿《行营酬吕侍御》诗:“孔璋才素健,早晚檄书成。”

  • 丰屋之戒

    源见“丰屋蔀家”。谓高大其屋,将有覆家之祸,应引以为戒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光武帝纪七》:“起第宅,采椽粗朴,足避风雨。常称丰屋之戒,若不修德,虽有崇台广厦,犹传舍也。”【词语丰屋之戒】  成语:丰屋之戒

  • 白云藏屋

    源见“白云心”。喻归隐。宋吴潜《满江红.和吕居仁侍郎东里先生韵》词:“朝暮景、清风当户,白云藏屋。”

  • 乘槎云汉

    同“乘槎河汉”。唐沈佺期《陪幸太平公主南庄》诗:“今朝扈跸平阳馆,不羡乘槎云汉边。”

  • 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

    极为勇敢的人,不鲁莽从事,表面却似懦怯;极有智慧的人,不露锋芒,表面却像愚笨。语出宋.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力辞于未及之年,退托以不能而止,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清.谭嗣同《治言》:“观乎昆阳之

  • 壁中字

    源见“孔壁遗文”。指出于孔壁的古文字。其字体与汉时通行的隶书不同,亦与秦时小篆有异,人称蝌蚪古文字。《说文》中所收“古文”,大都是这种文字。宋曾巩《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》:“壁中字为时人考,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