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三尸”。指信奉道教者每于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以避免受祟。明王思任《寿黄海鹤先生用其卷中诸老赠韵》:“千秋已有甲乙集,一生不用庚申守。”
《左传.哀公一七年》:“公会齐侯盟于蒙,孟武伯相,齐侯稽首,公拜,齐人怒,武伯曰:‘非天子,寡君无所稽首。’武伯问於高柴曰:‘诸侯盟,谁执牛耳?’……”古代诸侯盟会,主盟者亲自割牛耳取血,盛盘中让与盟
同“书倩雁”。明 黄峨《落梅风》曲:“书凭雁,梦借蝶,枉耽了千金良夜。”
源见“汉皋解佩”。谓神人相悦却难以沟通交往。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感交甫之丧珮,愍神使之婴罗。”
同“耳顺之年”。《旧唐书.刘祥道传》:“壮室而仕,耳顺而退。”亦借指六十之数。清尹会一《与王若霖吏部书》:“寄呈耳顺,聊备薪水,节留数月之用,为祷!”【词语耳顺】 汉语大词典:耳顺
源见“青藜照阁”。指夜读照明的灯烛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赏春话别》:“夜剔青藜灯,昼拭乌皮几。”【词语青藜灯】 汉语大词典:青藜灯
同“子虚乌有”。清黄景仁《金缕曲.观剧时演林冲夜奔》词:“姑妄言之矣,又何论、衣冠优孟,子虚亡是。”
同“元礼龙门”。唐权德舆《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》:“元礼门前劳引望,句龙坛下阻欢娱。”
源见“金瓶落井”。喻指一去无音讯。宋李玉《贺新郎》词:“又只恐瓶沉金井。嘶骑不来银烛暗,枉教人、立尽梧桐影。”
源见“脱靴㈠”。形容地方官清廉有德政,受民爱戴挽留。清袁枚《接冯星实方伯手书道西江去官光景》诗:“崔帅留靴沿路泣,文翁画像满城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