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箪瓢陋巷

箪瓢陋巷

论语.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!”后因以“箪瓢陋巷”为生活简朴、安贫乐道的典故。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“桓公、王长史、王蓝田、谢镇西并在”刘孝标注引《王述别传》:“述蚤孤,事亲孝谨,箪瓢陋巷,宴安永日。”


见“箪食瓢饮”。


【典源】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,回也! 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’”

【今译】 颜回字子渊,是孔子最赏识的学生。孔子夸奖颜回说:“回真有修养呀! 吃的是一小篓饭,饮的是一瓢清水,住在简陋的巷子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,回却始终保持乐观而不改变。回真是有修养呀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的贫苦生活; 或形容虽生活清苦,但读书治学,自有其乐。

【典形】 箪瓢、箪瓢陋巷、箪瓢自乐、箪食瓢饮、乐箪瓢、乐一瓢、陋巷箪瓢、陋巷颜渊、瓢箪、瓢饮、曲阜之瓢、食一箪、贤哉巷、学颜、颜回巷、颜乐、颜瓢、颜巷、陋巷颜夫子、辛苦学颜回、颜渊陋巷、隐居颜氏、贤哉回也、一瓢颜巷、一瓢陋巷、陋巷瓢、颜巷陋、颜巷乐、箪瓢人。

【示例】

〔箪瓢〕 金·元好问《三乡杂诗》之三:“溪南老子坐诗穷,穷到箪瓢更屡空。”

〔箪瓢陋巷〕 元·耶律楚材《用前韵感事》之二:“箪瓢陋巷甘孤穷,鸿鹄安与燕雀同。”

〔箪瓢自乐〕 元·王伯成《哨遍·赠长春宫雪庵学士》:“箪瓢自乐颜回巷,版筑谁亲傅说岩。”

〔箪食瓢饮〕 唐·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彼人者,有圣者为之依归,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,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!”

〔乐箪瓢〕 元·揭傒斯《寄何得之隐居》:“陋巷乐箪瓢,知者惟仲尼。”

〔乐一瓢〕 宋·黄庭坚《招子高》:“古来有亲养,回也乐一瓢。”

〔陋巷箪瓢〕 元·金仁杰《萧何月夜追韩信》:“盼杀我也玉堂金马,困杀我也陋巷箪瓢。”

〔陋巷颜渊〕 元·关汉卿《闺怨佳人拜月亭》:“你想那陋巷颜渊,箪瓢原宪,你又不是不曾受秀才的贫贱。”

〔瓢箪〕 三国·曹植《大司马曹休诔》:“好彼蓬枢,甘彼瓢箪。味道忘忧,喻宪超颜。”

〔瓢饮〕 北周·庾信《拟连珠》之二:“是以颜回瓢饮,贤庆封之玉杯; 子思银佩,美虞公之垂棘。”

〔曲阜之瓢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直以容膝一丘,曲阜之瓢遽切; 枕肱五亩,成都之壁已穷。”

〔食一箪〕 唐·白居易《效陶潜体》之九:“原生衣百结,颜子食一箪。”

〔贤哉巷〕 唐·张祜《酬房子客郊居》:“郡中旧指贤哉巷,门外多来长者车。”

〔学颜〕 唐·鱼玄机《和人次韵》:“白花发咏惭称谢,僻巷深居谬学颜。”

〔颜回巷〕 明·冯惟敏《新水令·访沈青门乞画》:“冷落杀颜回巷,蒙茸了原宪裘。”

〔颜乐〕 宋·张九成《秋兴》:“田园爱潜归,箪瓢识颜乐。”

〔颜瓢〕 宋·杨亿《受诏修书述怀感事》:“秦痔疏杯酒,颜瓢赖斗储。”

〔颜巷〕 金·元好问 《别张御史》:“箪瓢此日归颜巷,铜墨当时动汉庭。”


【词语箪瓢陋巷】  成语:箪瓢陋巷汉语词典:箪瓢陋巷

猜你喜欢

  • 范叔绨袍

    同“范叔袍”。明李东阳《畏吾村先墓忽枉刘司马见过感而有诗》:“巨卿白马期再到,范叔绨袍义可忘?”

  • 竹苞松茂

    《诗经.小雅.斯干》:“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”相传这是周宣王建造宫殿时唱的诗,以颂扬王室家族之兴旺。旧时也作为新屋落成和祝人长寿的颂词。后因以“竹苞松茂”作为形容家族兴旺和祝人长寿之典故。明.范世彦《

  • 江滨解佩人

    同“解佩游女”。宋廖行之《卜算子.元夜观灯》词:“多少江滨解佩人,邂逅无穷意。”

  • 姮娥

    源见“嫦娥奔月”。神话中的月中女神。宋晏幾道《鹧鸪天》词:“姮娥已有殷勤约,留著蟾宫第一枝。”亦借指月亮。宋王安石《试院中五绝句》之三:“咫尺淹留可奈何,东西虚共一姮娥。”亦借指绝色佳人。《剪灯馀话.

  • 鸟音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蛮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。”赵岐注:“鴃,博劳鸟也。”后以“鸟音”比喻难懂的语言。古多指四夷外国之语。清黄遵宪《香港感怀》诗之五:“民气多羶行,夷言学鸟音。”【词语鸟音】  

  • 袭六为七

    汉司马相如作《封禅文》,奏请武帝重作《春秋》而为一经,继旧六经成为七经。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“犹兼正列其义,祓饰阙文,作春秋一艺。将袭旧六为七,摅之无穷。”祓:除。祓饰:除去旧事,更饰新文。袭:继。

  • 渔钓

    《史记.齐太公世家》:“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(奸,音gān,通干,向……求取)周西伯(周文王)。西伯将出猎,卜之,曰:‘所获非龙非彨(同螭,古代一种似龙的动物),非虎非罴(罴,pí,熊的一种

  • 浩浩洪流

    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桓公伏甲设馔,广延朝士,因此欲诛谢安、王坦之。王甚遽,问谢曰:‘当作何计?’谢神意不变,谓文度曰:‘晋祚存亡,在此一行。’相与俱前。王之恐状,转见于色。谢之宽容,愈表于貌。望阶趋

  • 渭水熊

    同“渭川熊”。明姚夔《送李尚书父还南阳》诗:“汉庭暂识商山 绮,周室应来渭水熊。”【词语渭水熊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水熊

  • 丽藻春葩

    唐 冯贽《云仙杂记.粲花》:“李白与人谈论,皆成句读,如春葩丽藻,粲于齿牙,时号李白粲花之论。”后以“丽藻春葩”比喻美妙的言谈。闻一多《红烛.李白之死》:“如同这样,李白那煎心烙肺的愁焰,也便烧得他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