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织锦回文

织锦回文

晋书.窦滔妻苏氏传》:“窦滔妻苏氏,始平人也。名蕙,字若兰。善属文。滔,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。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,宛转循环以读之,词甚凄惋,凡八百四十字。”

唐.武则天《璇玑图序》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与此迥然不同。宋.阮阅《诗话总龟》卷四十一录引《侍儿小名录》载《璇玑图序》云:“前秦安南将军窦滔有宠姬赵阳台,歌舞之妙,无出其右。滔置之别所。妻苏〔蕙〕知之,求而获焉,苦加挞辱。滔深恨之。阳台又专伺苏之短,谗毁交至,滔益忿。苏氏年二十一,滔镇襄阳,与阳台之任,绝苏氏之音问。苏悔恨自伤,因织锦回文,题诗二百馀首,计八百馀字,纵横反覆,皆为文章,名曰‘璇玑图’。遣苍头(古代私家所属的奴仆,旧时也多用指仆隶)赍(带着)至襄阳。滔览锦字,感其绝妙,因送阳台之关中,而具车从迎苏氏,恩好为重。”

前秦.窦滔在远地做官,他的妻子苏蕙因怀念丈夫,便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,婉转迴环而读,共八百四十字,成诗数千首。

据说“璇玑图”纵横八寸,五色杂布,别以三、五、七言,回环诵读成诗,远不止二百首。宋元间,僧人起宗,刻意推求,得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言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,分为七图。明康万民增立一图,增读其诗四千二百零六首,合起宗所读,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(见《四库提要.别集》一《璇玑图读诗法》)。郭沫若为此有专论。

后世诗文戏曲中,常以“织锦回文”的典故,寄寓女子怀念丈夫或情人的情怀。

唐皇甫冉《春思》:“机中锦字论长恨,楼上花枝笑独眠。”李频《古意》:“虽非窦滔妇,锦字已成章。”赵嘏《织锦窦家妻》诗:“锦字行行苦,罗帏日日啼。”罗邺《征人》诗:“锦字莫辞连夜织,塞鸿长是到春归。”
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一折〔鹊踏枝〕:“吟得句儿匀,念得字儿真,咏月新诗,煞强似织锦回文。谁肯把针儿将线引,向东邻通个殷勤。”


偏正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。也称“璇玑图”。借指妻子书信。也用以赞扬女子才思绝妙。语本《晋书·列女传》:“窦滔妻苏氏,始平人也,名蕙,字若兰。善属文。滔,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,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,宛转循环以读之,词甚凄惋,凡八百四十字,文多不录。”陈望道《修辞学发凡》:“(苏蕙)所作回文诗,系以八百四十一字,排成纵横各为二十九字的方图,回环反复读起来,可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。”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2本1折:“吟得句儿匀,念得字儿真,咏月新词,煞强似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称赞美文方面。也作“回文织锦”。


【词语织锦回文】  成语:织锦回文汉语词典:织锦回文

猜你喜欢

  • 绍箕裘

    源见“克绍箕裘”。谓继承先辈的事业。明汪廷讷《种玉记.往边》:“喜传家有子绍箕裘,看他头角多奇秀。”

  • 磻溪心迹

    源见“渭滨垂钓”。指以隐求仕的心愿。唐司空图《漫书》诗之五:“一种老人能算度,磻溪心迹愧商颜。”

  • 羹墙如见

    同“羹墙见尧”。明张居正《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》:“良以羹墙如见,自不忘继志之思。”清方苞《圣主临雍礼成颂》:“先圣之揆,后圣时宪,精意所通,羹墙如见。”【词语羹墙如见】  成语:羹墙如见

  • 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

    猊:狻(suān)猊,即狮子。抉:踢开。骥:骏马。发怒的狮子踢开石块,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。比喻书法笔力奔放遒劲,气势不可阻挡。《唐书.徐浩传》:“尝书四十三幅屏,八体皆备,如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”也简

  • 龙頟侯

    《汉书.卫青传》:“都尉韩说从大军出竇浑,至匈奴右贤王庭,为戏下搏战获王,封说为龙頟竇侯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頟字或作额。”汉.卫青部将韩说以讨匈奴战功被封为龙頟侯。后用为咏功臣之典。唐.李颀《别梁锽》

  • 潘令闲眠

    同“潘岳闲居”。宋张先《诉衷情》词:“人散后,月明中,夜寒浓。谢娘愁卧,潘令闲眠,往事何穷!”

  • 桓山之鸟

    《孔子家语.颜回》:“孔子在卫,昧旦晨兴,颜回侍侧,闻哭者之声甚哀。子曰:‘回,汝知此何所哭乎?’对曰:‘回以此哭声,非但为死者而已,又将有生离别者也。’子曰:‘何以知之?’对曰:‘回闻桓山之鸟,生四

  • 耋嗟

    《易.离》:“大耋之嗟,凶。”王弼注:“嗟,忧叹之辞也……至于耋老有嗟,凶矣。”后因以谓老年而忧叹。《南史.刘孝绰传》:“讵慰耋嗟人,徒深老夫托。”【词语耋嗟】   汉语大词典:耋嗟

  • 贪泉酌饮

    贪泉:在今广东省南海县,相传人饮此泉水,就会产生贪心。晋代吴隐之任广州刺史,酌饮贪泉水,而终不改其廉洁的本性。《晋书.吴隐之传》:“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门,有水曰‘贪泉’,饮者怀无厌之欲。隐之既至,语

  • 蓬莱银阙

    参见“蓬莱仙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