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绨袍之赐

绨袍之赐

史记.范睢蔡泽列传》载:魏国人范睢,先曾事魏中大夫须贾。因跟随须贾出使齐国,齐襄王使人赐以金十斤及牛酒,受到须贾的怀疑,上谮于魏相魏齐。魏齐使舍人对范睢倍加笞辱,几乎致死。后来范睢逃到秦国,作了宰相。须贾为魏出使到了秦国。“范睢闻之,为微行(隐藏身份,改装出行),蔽衣闲步之邸(使臣所居住的客馆),见须贾。……须贾意哀之,留与坐饮食,曰:‘范叔(睢字)一寒如此哉!’乃取其一绨袍(古时一种粗丝织品所做的袍服)以赐之。”

当须贾知道范睢就是当时秦国的宰相时,大为震惊,于是肉袒膝行前去谢罪。范睢“以绨袍恋恋,有故人之意”,便不记前仇,没有杀害他。

后因以“绨袍之赐”表示不忘旧情,给予馈赠。唐.高适《咏史》诗:“尚有绨袍赠,应怜范叔寒。不知天下士,犹作布衣看。”唐.白居易《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》诗:“宾客不见绨袍惠,黎庶未沾襦裤恩。”均用其事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肠儿

    源见“木人石心”。指不为声色威势所动的人。宋苏轼《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》:“为君更唤木肠儿,脚扣两舷歌小海。”

  • 狭乡乐迁

    唐时实行“均田制”,人多田少,不能按规定数量分田给百姓的地方称狭乡。住在狭乡的人,因田地不足而不乐居住,愿意迁居到其他地方去,谓之“狭乡乐迁,《唐律.户婚.释文》:“狭乡乐迁,谓民不乐居旧业,而迁移他

  • 北郭骚

    《吕氏春秋.季冬纪.士节》:“齐有北郭骚者,结罘?,捆蒲苇,织萉屦,以养其母,犹不足,踵门见晏子曰:‘愿乞所以养母。’……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。辞金而受粟。有间,晏子见疑于齐君,出奔……北郭子召

  • 堕马

    同“堕马髻”。南朝 梁沈约《江南曲》:“罗衣织成带,堕马碧玉簪。”唐李颀《缓歌行》:“二八蛾眉梳堕马,美酒清歌曲房下。”【词语堕马】   汉语大词典:堕马

  • 郑樱桃

    唐.房玄龄等《晋书.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石季龙,勒之从子也……勒深嘉之,拜征虏将军。为娉将军郭荣妹为妻。季龙宠惑优僮郑樱桃而杀郭氏,更纳清河崔氏女,樱桃又谮而杀之。所为酷虐。”郑樱桃,十六国后赵冗从仆射

  • 陶隐松风

    源见“山中宰相”。又《南史.陶弘景传》载:陶弘景“特爱松风,庭院皆植松”。每闻松风之响,便“欣然为乐”。形容隐居或山居之乐。宋范仲淹《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》诗之一:“谢家山色朝晡见,陶隐松风寤寐

  • 五噫处士

    源见“五噫歌”。借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。宋苏轼《和邵同年戏赠贾收》诗之二:“五噫处士大穷约,三赋先生多诞夸。”

  • 止观

    佛家语。止谓止息妄念,观谓观智通达,契会真如。《大乘义章》:“守心住缘,离于散乱为止;止心不乱,故复名定。于法推求简择名观,观达称慧。”《止观辅行》:“止观不二,境智冥一。”【词语止观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
    《庄子.庚桑楚》:“畏垒之民相与言曰:‘庚桑子之始来,吾洒然异之。今吾日计之而不足,岁计之而有余,庶几其圣人乎?……’”传说中老子的门人庚桑楚到畏垒山间,以老子之道教化山民,三年而使他们收入有余。后因

  • 垂缰之恩

    南朝 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苻坚为慕容冲所袭,坚驰騧马,堕而落涧,追兵几及,计无由出。马即踟蹰,临涧垂鞍于坚。坚不能及,马又跪而授焉,坚援之,得登岸而走庐江。”后以“垂缰之恩”为义马救主的典实。清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