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虞歌诀别

虞歌诀别

见“霸王别姬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……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 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阙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《汉书·项籍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项羽 (名籍) 被刘邦军围困在垓下,已经兵尽粮绝。项羽夜起饮酒,有虞姓美人还在身边,另有一匹常骑的骓马。项羽慷慨悲歌,作诗道:“力可拔山啊气概盖世,时运不济啊可骓马仍不离去。骓马不去啊可怎么办,虞姬虞姬啊到底怎么办!”反复唱了几遍,虞姬也随唱。项羽泪下数行,左右人也都哭泣,抬不起头来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慨英雄末路,无可奈何,心境悲凉。

【典形】 拔山力尽、拔山曲、别骓、垓下歌、气盖世、乌江羽、乌骓不逝、项籍顾骓、虞歌诀别、虞姬永别、虞兮奈若何、垓下困,垓下兵稀、骓不逝、拔山歌。

【示例】

〔拔山力尽〕 唐·李白《拟恨赋》:“若乃项王虎斗,白日争辉。拔山力尽,盖世心违。”

〔拔山曲〕 宋·陆游《项王祠》:“时时长歌拔山曲,醉倒聊慰穷途艰。”

〔别骓〕 清·顾嗣立《宿迁西楚霸王故里》:“王霸业成破釜日,英雄泪尽别骓时。”

〔垓下歌〕 清·徐倬《项王祠》:“到今吞岸涛声壮,呜咽如闻垓下歌。”

〔气盖世〕北周·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二十六:“谁言气盖世,晨起帐中歌。”

〔乌江羽〕 宋·王弈《贺新郎·仆过鲁自葛水买舟》:“望九华依约池阳路。风雨庙,乌江羽。”

〔乌骓不逝〕 元·白朴《秋色横空·赋虞美人草》:“当时夜闻楚歌,叹乌骓不逝,恨满山河。”

〔项籍顾骓〕 唐·白居易《卖骆马》:“项籍顾骓犹解叹,乐天别骆岂无情。”

〔虞歌诀别〕 宋·刘筠《泪》:“虞歌诀别知亡楚,燕酒初酣待报秦。”

〔虞姬永别〕 北周·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是以楼中对酒,而绿珠前去; 帐里悲歌,而虞姬永别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高水长

    比喻人品高洁。宋代范仲淹《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》: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”并列 ①犹言山川阻隔。唐·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,乔木何许兮~。”②比喻品德高尚,流芳后世。也

  • 回日画眉看

    唐.孟棨《本事诗.情感篇》:“朱滔括兵,不择士族。有士子,容止可观,滔召问有妻否?曰有。即令作《寄内诗》,援笔立成。词曰:‘握笔题诗易,荷戟征戍难。惯从鸳被暖,怯向雁门寒。瘦尽宽衣带,啼多渍枕檀(浅红

  • 聪明反被聪明误

    宋苏轼《洗儿》诗:“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”谓聪明人反为聪明所误。《西湖二集》卷四:“苏东坡晓得一生吃亏在聪明二字,所以有感作这首诗,然与其聪明反被聪明误,不如做个愚蠢之人,一生无灾无难,安

  • 舞台风

    旧题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“帝常以三秋闲日,与飞燕戏于太液池……每轻风时至,飞燕殆欲随风入水。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裙,游倦乃返。飞燕后渐见疏,常怨曰:‘妾微贱,何复得预缨裙之游?’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,即

  • 千方百计

    想尽一切办法。宋代朱熹《朱子语类.论语》:“譬如捉贼相似,须是著起气力精神,千方百计去赶捉他。”又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再者:这里老太太们为姑娘的病体,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,也为是姑娘

  • 拔钉钱

    《新五代史.赵在礼传》载:“在礼在宋州,人尤苦之,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‘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!’”不久,赵又复职,更变本加厉,勒令所辖之内每口人出钱一千,号为“拔钉钱”。“眼中钉”喻极厌恨的人,以

  • 垫雨巾

    同“垫角风标”。元宋无《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》诗:“自补寻山屐,谁亲垫雨巾?”

  • 辟孝妇

    源见“东海孝妇”。谓枉杀无辜。明刘基《夏夜台州城中作》诗:“古时东海辟孝妇,草木枯瘁连三冬。”

  • 东窗妇

    源见“东窗事发”。借指阴毒小人。柳亚子《经颐渊先生挽诗》:“辨奸每詈东窗妇,得婿宁辞左袒名。”【词语东窗妇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窗妇

  • 即鹿无虞

    《周易.屯》:“即鹿无虞,惟入林中;君子几,不如舍,往吝。”孔颖达疏:“即,就也。虞,谓虞官。如人之田猎,欲从就于鹿,当有虞官助己,商度形势,乃始得鹿;若无虞官,即虚入林木之中。”“屯”是《易经》六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