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史.谢弘微传》附《谢譓》:“次子譓,不妄交接,门无杂宾。有时独醉,曰:‘入吾室者但有清风,对吾饮者唯当明月。’……”谢譓为人清高脱俗,门无杂宾。他曾说:入吾室只有青风,对饮的唯明月。意谓仅以清风明
《三国志.魏书.王肃传》:“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,亦历注经传,颇传于世”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豢(鱼豢,京兆人,撰写《魏略》五十卷)又常从问《左氏传》,禧(隗禧,字子牙,京兆人,是当时注述经书的学问
汉.陆贾《新语.术事》:“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,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,捐珠玉于五湖之川,以杜淫邪之欲,绝琦玮之情。”舜把黄金抛到山中,把珠玉抛到河湖中去,是为了杜绝贪财爱宝的庸俗贪欲。后以“捐金沉珠”用
唐代宫门夜漏尽,击漏鼓而开。故称官员上班为“听鼓”。唐代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”旧亦称官吏候补赴缺为“听鼓”。【词语听鼓】 汉语大词典:听鼓
《楚辞.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三年,不得复见……往见太卜郑詹尹,曰:‘余有所疑,愿因先生决之。’”“曰:‘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?’”战国楚爱国诗人屈原,在《卜居》中曾记述请太卜郑詹尹为自己决疑,有“宁诛锄草
同“苏井”。宋张元幹《桂井》诗:“定与苏仙双橘井,他年续入郦元经。”【典源】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苏仙公》:“苏仙公者,桂阳人也,汉文帝时得道。……先生敛容逢迎,乃跪白母曰:‘某受命当仙,被召有期,仪卫
参见:半人
源见“跋胡疐尾”。谓挫折,进退不得。宋曾巩《祭阳少师文》:“鼓行无前,跋疐非恤。”章炳麟《訄书.学隐》:“进退跋疐,能事无所写,非施之训诂,且安施邪?”【词语跋疐】 汉语大词典:跋疐
《晋书.周?传》:“庾亮尝谓?曰:‘诸人咸以君方乐广。’?曰:‘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?’”《世说新语.轻诋》“西施”作“西子”。无盐,齐国丑妇;西施,越国美女。后以“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”谓为了突出
源见“优孟衣冠”。谓为解决贤臣身后凄凉之忧以歌谏主。南朝 梁沈约《伤李珪之》诗:“既阙优孟歌,身后谁为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