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行将就木

行将就木

年老将死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记载,晋公子重耳,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,逃亡在外,在狄国娶了季隗( ㄨㄟˇ wěi 伟),生了两个孩子,住了十二年。又将逃亡到齐国,对季隗说:“待我二十五年,不来而后嫁。”对曰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请待子。”就木:进入棺材。


偏正 将要进棺材了。形容年老离死亡已经不远。语本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公子重耳奔狄,娶季隗,将适齐,谓季隗曰:‘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。’对曰:‘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!’”卧龙生《玉剑香车》上:“但你应知道,你我都已~,而大哥却正如旭日初升,我们既和他结交一场,便应襄助他。”△多指年老体弱者。→风烛残年 命在旦夕 风中之烛半截入土 ↔旭日东升 方富于年 来日方长


解释行将:即将、将要。就:接近、进入。木:棺材。比喻人临近死亡。

出处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将适齐,谓季隗曰:‘待我二十五年,不来而后嫁。’对曰:‘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请待子。’”

公元前656年,晋国公子重耳遭受谗言,受到父亲晋献公的猜忌。晋献公准备杀掉他,就派军队到蒲城来攻打他,蒲城人想要迎战,重耳不肯,说:“我仰仗着国君父亲的恩宠才享有自己的俸禄,也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。有了百姓的拥护再反抗国君,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,我还是逃亡吧。”

因为重耳的母亲是北方少数民族,所以重耳带着少数亲信逃到了北方的狄人那里。狄人攻打咎如(春秋时赤狄部落名,隗(wěi)姓,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),俘虏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女子叔隗、季隗,将她们送给重耳。重耳娶了季隗,生了伯鲦、叔刘。把叔隗嫁给了赵衰,生下了赵盾。

重耳在狄人那里呆了十二年,后来(公元前644年)他要到齐国去,就对季隗说:“等我二十五年,如果我没回来你再改嫁。”季隗回答说:“我已经二十五岁了,再过二十五年改嫁,恐怕就要进棺材了。你还是让我等你吧。”

八年后(公元前636年),重耳在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上了国君,即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于是狄人把季隗送回晋国,两人得以团聚。

近义风烛残年

例句

他自己也不懂得为什么她的心情是那么苍老凄凉,像是行将就木之人了。


【词语行将就木】  成语:行将就木汉语词典:行将就木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戚歌

    同“饭牛歌”。唐钱起《长安落第作》诗:“不遇张华识,空悲宁戚歌。”宋叶適《题贾俨不忘室》诗:“每识饭牛下,有作宁戚歌。”【词语宁戚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宁戚歌

  • 南箕

    《诗.小雅.巷伯》:“哆兮侈兮,成是南箕。彼谮人者,谁适与谋?”郑玄笺:“箕星哆然,踵狭而舌广。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,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。”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,认为箕星主口舌,多以比喻谗

  • 淹会贯通

    犹融会贯通。明 高启《〈史要类钞〉序》:“遂使义理之微不备,事变之实不详,无以淹会贯通,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。”见“融会贯通①”。明·高启《〈史要类钞〉序》:“遂使义理之微不备,事变之实不详,无以~,

  • 许劭评

    同“许劭月旦”。明 汤式《普天乐.别友人往陕西》曲:“休言许劭评,不买君平卦。”

  • 版筑饭牛

    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卜式试于刍牧,弘羊擢于贾竖,卫青奋于奴仆,日磾出于降虏,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。”版筑:造土墙。饭牛:喂牛。相传商代贤者傅说造土墙被用为相,春秋时贤者宁戚喂牛被拜为上卿。后

  • 素鲤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。指书信。唐武元衡《祭李吉甫文》:“风传丽句,缄开素鲤。金石相投,铿然在耳。”【词语素鲤】   汉语大词典:素鲤

  • 语不惊人死不休

    唐.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……”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诗,十分注重从人民当中,从丰富多采的生活中,不断吸取新的、活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现形式;十分注重诗歌

  • 福倚祸伏

    见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。【词语福倚祸伏】  成语:福倚祸伏汉语大词典:福倚祸伏

  • 退鱼

    源见“公仪退食”。谓拒受贿赂。唐 周昙《郑相》诗:“退鱼留得终身禄,禄在何忧不得鱼。”【词语退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退鱼

  • 青油幕下

    源见“青油”。指达官幕府。《宋书.刘穆之传》:“〔瑀〕至江陵,与颜竣书曰:‘朱修之三世叛兵,一旦居荆州青油幕下,作谢宣明面见向,使斋帅以长刀引吾下席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