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 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七月七日为牵牛 织女聚会之夜。是夕,人家妇女结彩缕,穿七孔针,或以金银鍮石为针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,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。”谓旧俗农历七月七日夜(或七月六日)妇女在庭
源见“城狐社鼠”。谓有后台靠山可依仗。清蒲松龄《代王侍读与布政司何书》:“某且包娼宿妓,盘乐偷安;绩亦倚社凭城,规避不出。”
见“含英咀华”。明·张居正《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》:“今世学者,~,选词吐艳,盖人人能矣。”【词语含菁咀华】 成语:含菁咀华汉语大词典:含菁咀华
源见“林宗巾”。泛指文士之冠。《水浒传》九八回:“忽见一秀士,头戴折角巾,引一个绿袍少年将军来,教琼英飞石子打击。”【词语折角巾】 汉语大词典:折角巾
源见“竹林七贤”。指常宴集于竹林的七贤士。清 顾汧《王鹤汀寓斋听琴》诗:“座上忽闻中散调,恍然身际晋贤林。”
同“陶家菊”。唐杜牧《将赴湖州留题庭菊》诗:“陶菊手自种,楚兰心有期。”【词语陶菊】 汉语大词典:陶菊
源见“漱石枕流”。指隐居山林。明汤显祖《游碧涧同外父》诗:“童子春年戏,孙公漱石情。”
同“掷地金声”。《诗刊》1978年第6期:“这掷地有声的诗句,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,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。”述补 ①形容文辞优美。语本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(孙兴公作《天台赋》成)以示友人范荣期,云
源见“三语掾”。指“将无同”三字。后以指应对隽语。唐白居易《李?可京兆府户曹制》:“宜乎以三语自试,以一同自效。”宋苏轼《次韵道潜留别》:“异同更莫疑三语,物我终当付八还。”【词语三语】 汉语大词
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“昔尧殛鲧于羽山,其神化为黄熊,以入于羽渊。”唐.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熊,音雄,亦作能,如字,一音奴来反。三足鳖也。解者云,兽非入水之物,故是鳖也。一曰,既为神,何妨是兽。”尧时